以“镜”为鉴 赋能青少年成长丨武昌理工学院心理调研团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

07-18 17:01   通城县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张紫涵】7月16日,武昌理工学院文法学院第六届知行书苑调研团成员走进通城县大坪乡草鞋村,开展了一场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互动游戏等形式,帮助50余名中学生学会辩证看待自身优缺点,树立积极向上的成长观。

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设计了“优点轰炸”热身游戏。学生们围成圆圈,轮流接受同伴的真诚赞美。“你解题思路特别清晰”“你总是主动帮助同学搬水”……起初羞涩的低语逐渐变为自信的笑声。9岁的小朋友黎嘉欣在分享中表示:“原来我在别人眼里有这么多闪光点,这让我更有勇气面对困难了。”活动现场笑声与思考交织,学生们在体验中完成了一场关于“自我认知”的深刻探索。

随后,实践团引入“缺点转化工作坊”。学生们在便利贴上写下自己的困扰,如“数学总是粗心”“容易紧张说错话”,并通过小组讨论探索改进方法。心理调研团成员黄渝涵引导大家:“缺点不是标签,而是成长的信号灯。比如粗心可以通过检查清单改善,紧张可以通过深呼吸练习缓解。”

心理调研团成员张紫涵精心准备了贴近中学生生活的案例视频。其中一段讲述:成绩优异的李同学因一次演讲失误陷入自我怀疑,后在老师引导下发现自身“临场应变能力强”的潜在优势,最终通过加入辩论队提升表达能力。观看后,学生们踊跃发言。10岁的小女孩胡艳琴说:“我以前总纠结自己体育不好,现在明白可以发挥写作特长,为班级宣传出力。”

为深化认知,心理调研团成员王彤彤组织“角色互换”情景剧。学生们分别扮演“过度自负”和“极度自卑”的角色,通过夸张表演展现极端心态的危害。当“自负者”因忽视团队建议导致任务失败时,全场发出会意的笑声。心理调研团成员黄渝涵总结道:“真正的自信是看清自己的不足仍选择前行,就像竹子每长高一段都要经历节间的‘脆弱期’,但正是这些节点让竹子更加坚韧。”

活动结束后,记者采访到心理调研团成员王彤彤。她表示:“青少年时期是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阶段。此次活动通过体验式学习,将抽象的心理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指南,尤其对留守儿童占比高的农村学校具有重要价值。未来需进一步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让自我认知教育常态化。”

夕阳下,心理调研团成员与学生们在“成长心愿墙”前合影留念。一张张便利贴上,“我要成为更包容的人”“今年学会三首民族歌曲”等承诺随风轻扬,见证着这场心灵成长之旅的温暖启程。这场扎根乡土的心理健康课,不仅为学生们点亮了自我认知的明灯,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的智慧与力量。

编辑|李悟鑫

一审|胡文婷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https://img.cjyun.org.cn/a/10132/202507/eabb103780fa5980846bb682379ef7a4.jpeg
{"appId":"wxc3dc87b9605c07ba","nonceStr":"OYLsOqEbmQk4ENvB","timestamp":1752920691,"signature":"3abef4ed520eaed132b385b3a926ca7ba036699a","link":"https:\/\/m.hbtctv.cn\/p\/100189.html","desc":"\u66f4\u591a\u5185\u5bb9\u8be6\u89c1\u4e91\u4e0a\u901a\u57ce\u5ba2\u6237\u7aef","title":"\u4ee5\u201c\u955c\u201d\u4e3a\u9274 \u8d4b\u80fd\u9752\u5c11\u5e74\u6210\u957f\u4e28\u6b66\u660c\u7406\u5de5\u5b66\u9662\u5fc3\u7406\u8c03\u7814\u56e2\u5f00\u5c55\u5fc3\u7406\u5065\u5eb7\u4e3b\u9898\u6559\u80b2\u6d3b\u52a8","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32\/201701\/94099c0255416137eefb651ffce1f97b.png!w300_h300.png","debu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