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胡淑芬 黎红霞 李邱帅】在通城县北港镇沉山村,一条关乎四百余名村民生活与发展的道路即将迎来新生。从七组咀上畈至二组聂家屋场的1.2公里村道,在县交通局、镇相关部门与村委会的协同努力下,已完成前期勘测工作,即将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这条牵动民心的“连心路”,即将告别坑洼颠簸的历史,为本地村民铺就更加美好的生活底色。

这条始建于2005年的村道,是连接沉山村二组与七组的重要通道,承载着周边429名村民日常出行、学生上下学及农副产品运输的重任。由于当年建设标准较低,加之二十年风雨侵蚀与车辆碾压,如今道路已千疮百孔——部分路段坑洼深达十余厘米,雨天积水成塘;多处路基出现碎裂下陷,夜间行车犹如闯关。七组村民杨某对此深有感触:“那个急弯处的暗坑特别隐蔽,上次骑三轮车经过时突然爆胎,现在想起来都后怕。”除了车辆受损,路面破损还导致多位村民夜间骑电动车出行时摔倒。此外,恶劣的路况严重阻碍了村集体经济向前迈进的步伐,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民有所愿,政有所为。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道路问题,县交通局联合北港镇相关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多次深入现场勘察路况,并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听取诉求。经过科学论证,一套“组合拳”式修缮方案最终敲定:首先实施路基全面整平加固,消除潜在安全隐患;随后对破损路面进行分段修补,确保整体结构稳定;最后采用高标准沥青刷黑工艺,全面提升道路平整度与抗压能力。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工程将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特别针对急弯、陡坡等事故多发段增设反光标识,配套建设排水边沟,从根本上解决雨天积水问题。
道路通则百业兴。这条1.2公里道路的修缮,不仅是一项基础设施的改善工程,更是一项凝聚民心的民生工程、赋能乡村的发展工程。“路修好后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我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发展特色农产品。”二组农机手胡某对未来充满期待。硬化后的生产道路,将成为连接田间与市场的坚实纽带。同时,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也将极大改善村民的生活品质,特别是保障学生和老人的出行安全,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修路既是民生,更是发展。这条曾经制约发展的“瓶颈路”,正在蜕变为助推产业兴旺、连接美好生活的“振兴动脉”。它承载的不仅是村民安全出行的期盼,更连通着乡村振兴的广阔未来。当崭新的道路向前延伸,沉山村的发展也必将驶入提质增效的“快车道”,让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让村民的生活更有盼头、更有甜头。
编辑|周梦珍
一审|祝思思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