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云峰 陈如曼】7月20日傍晚,五里镇五斗村晒谷场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屋场会,这是五里镇以“调研-整改-落实”闭环推进移风易俗的一次生动实践。
双休日“沉下去”,摸准风俗痛点。
“移风易俗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7月19日至20日,五里镇部门干部,开启“逐村走访调研模式”。在金塘村老党员李大爷家,听老人吐槽“做寿晚辈攀比礼金”的老问题;路过村口小卖部,还特意询问店主“随礼金额的变化”。两天内,走访全镇17个行政村社区,既翻“台账本”又查“实景地”,既听干部汇报又与村民“掏心窝”,收集到“制定村规民约细则”“树立身边榜样”等21条村民建议。
整改“不过夜”,打通落地堵点。
7月21日,五里镇四楼会议室里,整改部署会紧锣密鼓召开。会上,明确整改“时间表”,各村3天内按屋场修订村规民约,将“彩礼上限8万元、宴席不超过15桌、随礼不超过200元”等细化为“硬杠杠”。针对“红白理事会作用弱”问题,推出“一对一指导”机制,由包保干部驻点帮扶,手把手教理事会定流程、做监督;为打消村民“破规矩被议论”的顾虑,全镇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带头简办婚丧事宜;创新用“屋场会”“板凳会”代替“线上微宣讲”,让政策“听得懂、记得住、能践行”。
屋场会“热起来”,激活群众力量。
“政策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新风树不树,大家一起护。”整改会后,全镇17个村(社区)迅速行动,晒谷场、理事会堂、村口树下陆续开起“移风易俗整改屋场会”。“彩礼按新规收8万会不会被说小气?”大坪坳村屋场会上,程大姐的疑问刚提出,红白理事会会长便以尖山村书记拒收彩礼为例释疑。“5桌家宴比20桌省钱还热闹。”村民张大哥分享寿宴简办经历开心说道。目前,全镇7月份已召开屋场会32场,收集“金点子”47条,200余名村民主动报名担任新风宣传员。
如今的五里镇,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少了,简办新办的多了;攀比浪费的声音小了,勤俭孝善的故事多了。下一步,五里镇将持续完善闭环机制,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
编辑|周梦珍
一审|周梦珍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