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高思璇 孟思彤】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到个人成长与民族发展的紧密联系,让多元化的民族情感来构建心灵的港湾。7月16日,武昌理工学院第六届知行书苑调研团走进大坪乡达丰村,通过PPT展示的形式来开展有关民族团结的知识宣讲,中间插播多个真实图片和相关视频,让学生们可以在学习各民族互帮互助的历史故事时,理解 “团结就是力量” 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历经考验的真理,明白帮助他人是不分民族的,善意总能温暖人心。
活动伊始,调研团的成员们提前收集班级里不同民族孩子的姓名及民族语言中的 “你好” 发音,在 PPT 中展示拼音标注,带领全体孩子用民族语言互相问好。之后在 “民族小标签” 认领环节,印有维吾尔族小花帽、蒙古族马头琴图案的贴纸被随机分发,拿到藏族经幡图案贴纸的留守儿童余梓馨怯生生地说:“这是藏族的经幡,上面的颜色代表蓝天和白云。” 在成员高欣怡的鼓励下,她带领全班同学学说 “扎西德勒”,教室里瞬间充满了欢快的笑声。
一场热身小活动结束后,老师带领学生们正式进入主题。故事讲解环节更是让孩子们深受触动。PPT 展示 “草原援藏医生冒雪出诊” 的插画时,老师适时暂停讲述:“如果你是藏族小朋友,会怎么感谢医生叔叔?” 孩子们的回答充满童真与温暖:“我会请他喝酥油茶”“给他戴暖和的帽子”。随后的角色扮演中,留守儿童黎文皓戴上听诊器扮演医生,藏族志愿者次仁老师配合扮演藏族老人,两人惟妙惟肖的演绎让在场孩子深受感染,不少孩子悄悄擦拭眼角的泪水。也让孩子们感受到少数民族孩子们的童真与善良。
留守儿童更需要从多元关爱中获得归属感,这样的活动让民族团结教育变得有温度、有活力。” 该校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据悉,此次活动是当地 “民族团结进乡村” 系列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续还将通过跨民族笔友结对、民族文化研学等活动,持续为乡村留守儿童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夕阳下,孩子们的衣服颜色格外鲜艳,正如一颗颗紧紧相依的石榴籽,在民族团结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随着PPT展示临近尾声,调研团的成员们也为学生们准备了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视频,看完之后,许多学生的眼眶都有些泛红。记者采访到学生黎明轩,他表示:“听完这节关于民族团结的课程,让我深深明白了团结不仅是帮忙,还要学会信任伙伴。”
此次 PPT 宣讲活动不仅丰富了乡村留守儿童的知识储备,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乡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需要多元的关爱与引导,期待社会各界能持续关注这一群体,用更多元的活动为他们搭建认知世界的桥梁,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编辑|周梦珍
一审|周梦珍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