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这话的人叫吴育平。他平时不苟言笑,说这话时却一脸灿烂,仿佛眼前盛开了鲜花。他是70年出生的,咸宁农校的高才生,县农业农村局的高级农艺师,是科教法规股的负责人。高级农艺师是他的职称,他们的职称起点是技术员,再向上是助理农艺师、农艺师,然后是高级农艺师,正高级农艺师。在县一级,高级农艺师基本上是天花板,再往上就没有职数了。他平时装扮朴素,与一个普通农民一样。一说出这么文艺的话来,我不禁脱口而出:“真的吗?”像是接着他的话题问,也像就着他平时的状态问。
“不要看通城这么小,一巴掌大,可每座山都不同,都有自己较独特的东西。”见我发问,他又恢复平日里温和的样子。通城作为一个县,地域面积确实不大,算得上一个小县,我一直以为这么小的范围,各地各山都应该差不多,没想到有他说得这么复杂,不由得张大了自己的耳朵。
“黄袍山荆条多,荆条花是夏季很好的蜜源,荆条花开了,蜜蜂飞过来采花,酿的蜜叫荆条蜜。”他的业余爱好是养蜂,这倒与他的专业一致。荆条是比较常见的植物,它的花是紫色的,淡淡的那种,没有在意过,它的果实很美,红红的,像橘子。小时候喜欢把那红红的小颗粒挖出来当作芝麻,粘在一团泥巴上做出漂亮的月饼,印象特别深。“芒种后荆条开始开花,牧蜂在夏季来黄袍比较合适。”“荆条花蜜喜欢温度高一点,温度越高花蜜就越多,当然太高了也不行,高温时间长了要断蜜。”
“黄袍山富硒,山上的食物很营养,有的口感还特别好,如黄袍花生、北瓜茴、本地辣椒、玉米等。”黄袍好吃的食物还有黄豆。我爱人是黄袍人,我也在黄袍待了十七年,黄袍的豆腐那是百吃不厌,脱茸的,入口即化,是一般的豆子打的豆腐比不了的。那里的土是黑土,北瓜、玉米都不用施肥就能长得很好,在别的地方是很难的。
“黄袍山上的石头多,适合耐旱的块状植物生长。山上的野百合就多,还有石祘,它开的花是彼岸花。”
“彼岸花?”好有禅意的名字,我在黄袍那么久,没注意到还有这样一种花,不由得反问一句。
“你没见过。我找给你看。”他掏出手机,当着我的面翻了起来,不经意间了解到他还是湖北省养蜂协会专家组专家,时常有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参与过《通城县植物志》的编写,还是《湖北蜜源植物志》一书的副主编。
“看。这就是彼岸花!”一朵美丽的花呈现在我的面前,花蕊抱成一个球在中央,纤纤的花瓣向四周张开,围成一个缕空圆盘,像红妆少女张开双臂在拥抱着春天。他见我很好奇,又轻轻地笑了一下,像盛开的彼岸花一样。“石祘有叶时无花,开花时无叶,所以叫彼岸花。”
“药姑山的药材多、毒蛇多,药材以钩藤、杜茎山等多见。它的土壤是山地古红土,与北港、石南、大坪其他的山都差不多。”“山上的盐肤木比较多,是秋季的好蜜源。”“盐肤木我们当地叫肤叶,它结出的五倍子是一种比较好的药材。”“五倍子不是花,是虫瘿。是蚜虫刺破树皮后那汁流出来慢慢包裹长成的,形状是五边形,有的是圆的。有涩肠止泻、敛肺降火等功效……”“盐肤木多的山上一般下面矿物质多一些……”
“黄龙山包括云溪、高峰的山,是沙性土壤,很适合野桂花的生长。”说起野桂花,他两眼放光:“野桂花蜜是最好的蜜。野桂花是幕阜山脉特有的蜜源,这与它处在北纬三十度有关。”
“野桂花虽也有桂花两个字,但与桂花没有关系,是柃属植物。倒与油茶树是‘老表’,花期相同,花片相似,都属山茶科。”这让我想起与黄袍不远的柃蜜小镇,这个柃蜜应与他一样。
“你养的是什么蜂?”他夫妻都是干部,收入应该可以,我本想问他为什么要养蜂,可一想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就压下这个问题,问他:“养了多少?”
“我养的是中蜂,中华蜜蜂,也就是我们当地的土蜜蜂,养了六七十箱。”“中蜂适应性强,野生的比人工的要好。山上的树洞里,石坑的石角上,甚至是人家荒弃的碗柜里,都是它筑巢的好地方。”“人工也好养。只要饲料充足,无人干扰,植被良好,放在不是太阳直射的地方就好。太阳直射它就逃跑。”“一年大概万多两万的收入。”
“那专业户养多少?”养那么多箱才这些收入,我不禁为专业户担心起来。
“专业户养的是意蜂,意大利蜜蜂,产量要高一些。一般养一二百箱。早年赚钱,国家收购,不愁销路,现在弱一些。”“沙堆、四庄的专业户多一些。”“油菜花、草籽花都是花源。”“他们跑遍全国.......”
“一方水土养一方蜂。”他很哲学地结束了我们的话题,又轻轻地离开了。养蜂如此,养生如此,教育也是如是,他的话在我心头久久萦绕。我很晚很晚才进入梦乡,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蜜蜂,在群山中飞舞,欣赏着那山中盛开的无穷无尽的荆条花、盐肤木花、野桂花、彼岸花……
来源:谭永西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