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为纽带激发科创产创融合新动能

10-29 16:27   通城县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罗彪】“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为县域破解产业升级瓶颈、激活内生发展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县域人才工作要牢牢把握“融合”与“一体”两大核心,以人才为桥梁,贯通教育、科技与产业间的壁垒,让创新活力在县域沃土中涌现,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要锚定融合需求,构建高效人才供给体系。科创与产创的深度融合,本质是“需求”与“供给”的高效匹配,而人才正是衔接两者的关键枢纽。要立足县域产业实际,通过常态化开展产业调研、企业访谈等,梳理出科技创新(如绿色制造研发)与产业升级(如传统制造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的核心需求,明确人才引育的“靶向方向”。引才要打破地域与身份限制,既通过搭建跨区域人才合作平台、举办专项引才活动,吸引掌握核心技术、熟悉产业转化的复合型人才,也要依托“乡情乡愁”纽带,引导在外从事科技研发、产业运营的本土人才返乡,形成多元引才格局。育才需联合各类教育资源,开发契合县域科创与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推动教育输出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避免人才培养与实际应用脱节,真正实现“引才育才”与“科创产创”同频共振。

要强化一体思维,打通产学研协同链路。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推进”,是破解科创与产创“两张皮”问题的核心抓手,需从机制层面打破部门、领域间的壁垒。要搭建“校地企”协同合作平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向县域产业开放——通过建立定期沟通机制,让企业的技术痛点、发展需求直接对接科研机构的攻关方向,引导科研团队围绕产业实际问题开展技术研发。鼓励企业将生产车间、项目现场转化为“实践课堂”,与高校院所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推行“订单式培育”“项目式教学”,让人才在学习阶段就能参与产业实践,实现能力与岗位的无缝衔接。要健全协同转化机制,通过举办科创项目路演、成果对接会等活动,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形成“教育育才—科技攻关——产业转化——反哺育才”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教、科、才有机融合,服务于县域创新发展。

要优化生态保障,激活融合发展人才动能。人才留得住、用得好,离不开全方位的生态保障。在政策支持方面,需要针对参与科创产创融合的人才制定专项激励措施,对于投身技术攻关、推动成果转化的人才,给予科研经费支持、职称评审倾斜。对返乡创业的人才,提供创业指导、场地支持等配套服务,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在氛围营造上,要加大对融合发展中优秀人才、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人才表彰、创新论坛等活动,弘扬“尊重人才、崇尚创新、支持融合”的风尚,让人才感受到自身价值被认可,激发其投身县域发展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县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编辑|周梦珍

一审|祝思思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https://img.cjyun.org/a/10132/202510/a20629cc282594cb923e2eff4291416a.png
{"appId":"wxc3dc87b9605c07ba","nonceStr":"gMIOGa9T9wS2JUoz","timestamp":1762239701,"signature":"7fec4056e472cfb2d8d59b50a8594a4fe0ce9cff","link":"https:\/\/m.hbtctv.cn\/p\/105131.html","desc":"\u66f4\u591a\u5185\u5bb9\u8be6\u89c1\u4e91\u4e0a\u901a\u57ce\u5ba2\u6237\u7aef","title":"\u4ee5\u4eba\u624d\u4e3a\u7ebd\u5e26\u6fc0\u53d1\u79d1\u521b\u4ea7\u521b\u878d\u5408\u65b0\u52a8\u80fd","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32\/201701\/94099c0255416137eefb651ffce1f97b.png!w300_h300.png","debu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