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黄浩】“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当历史的指针划过“十四五”规划的收官刻度,当民族复兴的伟业站在新的关键节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蓝图、指引航向,向全党发出了奋进新征程的集结号。号角嘹亮,催人奋进;前路壮阔,非担当无以成。新时代的干部,尤需在这场时代大考中,锤炼“劲草”之骨、淬炼“真金”之质,以“愿、敢、善”的三重境界去担当作为,扛起千钧重任,破浪前行。
以“愿担当”的初心,铸就“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忠诚。担当,首在“愿”字。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是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这份“愿”,源于坚如磐石的信仰。新时代的干部必须深刻领悟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将其作为思想的“定盘星”、行动的“指南针”。要持续加强理论武装,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智慧,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唯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这份“愿”,更植根于“国之大者”的胸怀。要自觉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洪流,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谋划工作、推进落实,都要胸怀大局、着眼大势,做到“时时放心不下”,确保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偏向、不走样、不打折。这份初心,是干部在风浪考验面前屹立不倒的“压舱石”。
以“敢担当”的锐气,展现“勇者胜”的斗争精神。担当,贵在“敢”字。这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是一种“功成必定有我”的魄力。新征程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改革深水区的“暗礁”、发展攻坚期的“腊子口”。面对矛盾,是绕道走还是迎头上?面对风险,是退缩避让还是坚决斗争?答案只有一个:敢字为先、干字当头。“敢担当”,就要敢于啃“硬骨头”。对于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痛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年轻干部要拿出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不解决不撒手。要勇于接“烫手山芋”,主动到重大斗争一线、艰苦复杂环境去磨砺意志、增强本领。“敢担当”,还要敢于“破藩篱”。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大胆突破思维定式与路径依赖,用新思路、新方法打开工作新局面。
以“善担当”的智慧,练就“四两拨千斤”的过硬本领。担当,成在“善”字。这是一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能力,是一种“精准拆弹、妙手解题”的艺术。“善担当”,要提升“识势”之明。年轻干部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分析“危”与“机”,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与主动性。“善担当”,要提升“统筹”之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千头万绪,必须学会“弹钢琴”,善于处理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在复杂局面中赢得战略主动。“善担当”,更要提升“实操”之能。要沉下心来调研,“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要注重培养专业素养,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确保担当作为取得扎实成效。

编辑|周梦珍
一审|祝思思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