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视频我们要聊一个容易被忽视却特别重要的话题:如何守护孩子暑假里的“身体边界”。我们特别邀请到通城心理协会的志愿者——心理咨询师易双老师,一起聊聊青少年孩子的“性安全”。
“三步导航法”:
“妈妈/爸爸小时候看到这样的视频,当时是既好奇又害怕,你愿意和我聊聊你的感受和想法吗?”
“这个视频里说‘恋爱就要上床’,你觉得现实中真的是这样吗?”。
性不是“一个人的事”。它关系到健康(比如意外怀孕、性病等)、关系到对方(比如可能会伤害别人的感情)、更关系到法律(比如和未满14岁的女孩发生性关系,无论对方是否自愿都是违法犯罪)。孩子们得知道:我们的身体自己做主,不管多好奇,都不能随便去尝试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在无形又混乱的网络里,孩子不是“防火墙”,咱们家长要做“网络导航员”。与其让孩子在信息洪流里瞎撞,不如做他的“安全驾驶教练”。
第一,我的身体我做主:不管对方是谁(同学、邻居、亲戚、网友),任何人让你不舒服,都有权说“停”。就像你不喜欢别人捏你的脸,隐私部位更是如此。
第二,拒绝≠不礼貌:很多孩子担心拒绝会被孤立,但其实真正的朋友会尊重你的感受。当你意识到不对时,可以说:“我有点不舒服,我们换个话题吧”,这样不用直接对抗,既保护自己又不伤和气。
第三,求助不是软弱:如果遇到纠缠或威胁,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父母、老师等你信任的大人,大点的孩子可以第一时间报警。之前有个初二男生参加同学聚会,被灌酒后有人摸他隐私部位,他当时怕被人嘲笑胆小而没敢说。后来为此出现严重的心理创伤。记住,及时求助才是真正的勇敢。保护自己,永远比怕丢面子重要。


学校可以把性教育融入班会,用短视频、情景剧等方式教孩子识别危险信号;

社区可以组织“家长课堂”,教父母如何和孩子聊性;也可以举办青少年安全夏令营,用模拟场景教孩子应对骚扰;

社交媒体少些标题党,少些博眼球的擦边内容,多传播“尊重身体、保护隐私”的正向案例;
作者:胡颖 杜博 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