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杏】在教育的沃土间,师长是勤恳的耕耘者,他们以热忱和学识滋养每一颗正在成长的新芽。王杏老师来自五里镇五里中心完小,她投身于教育事业11载,一直凭着强烈的责任心与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践行着“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与使命。她所带的班级风气端正、治学氛围浓厚,学生得以全方位成长,家长亦给予高度认可,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24年8月,她积极响应教育局的交流号召,带头申请来到五里镇磨桥小学,在这所乡村小学担任五年级数学教师兼班主任,继续将自己的光和热洒向更需要的教育沃土。
据该教师回忆,初到磨桥小学时,课堂的底色是“沉默”。孩子们端坐课桌前,眼神怯生生地闪躲,面对提问鲜有人主动回应,即便被点名,也多是低头细语。“仿佛每一次开口都要鼓足莫大的勇气”,这种拘谨让教师意识到,打破心灵隔阂,远比知识传授更迫切。
为打破僵局,教师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将课文改编为情景剧,让学生分角色演绎;引入小组竞赛,用趣味问答激活思维;把实验搬进教室,让课本原理在动手操作中变得鲜活。
为进一步拉近心灵距离,一场“班级美食分享会”成为情感纽带。孩子们带来家常菜,在饭菜香中主动交流菜肴做法与背后故事。一个沉默男孩分享与奶奶共包的饺子时,周围响起的善意笑声,让陌生与胆怯在欢声笑语中逐渐消融。
课堂氛围活跃后,一场“亲近自然”的爬山活动让孩子们展现出不一样的面貌。崎岖山路上,文静的女孩主动搀扶同学,调皮的男孩提醒大家避障,有同学滑倒时,数只小手同时伸出。
“以前觉得爬山好难,可和大家一起走,好像就不怕了。”一位女孩的话道出活动的意义——教育不止步于知识,更在于让孩子在集体中学会协作与信任。活动后,班级凝聚力显著增强,课堂互动更加自然,连小组讨论都多了几分默契。
六一儿童节的班级文艺汇演,成为孩子们自信绽放的“检阅场”。尽管起初有孩子因“不会跳舞”“唱歌跑调”犯怵,但在“舞台的意义从不是完美,而是勇敢站出来”的鼓励下,孩子们纷纷参与:数学拔尖的男孩秀出街舞,文静女生组队跳民族舞,还有人将课堂趣事改编成小品,排练室里笑声不断。
文艺汇演当天,孩子们穿着简单的演出服,在舞台上自信舞动、歌唱,台下掌声经久不息。他们眼神明亮坚定,全然不见初来时的怯懦。正如教师所言:“磨桥小学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样有活泼天性,只是需要被看见、被鼓励的契机。”
如今,交流任期将满。回望这段经历,从课堂沉默到积极互动,从山间互助到舞台绽放,孩子们的每一点变化,都印证着教育的温度与力量。
编辑|董明珠
一审|熊 皓
二审|黎赛明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