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葛神燕 姚东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老旧小区“爬楼难”日益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特别是影响老年人出行的一大痛点问题。通城县隽水镇旭红社区君临时代小区建设于2008年,有53个单元、1043户3000余位居民,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12%,因大部分楼栋为“1+6”的楼梯房,加装电梯需求迫切。面对民意统一、资金筹措、审批流程等方面难题,作为全县首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试点,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方联动治理作用,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工作路径,成功推动13个单元加装电梯,惠及居民900余户。
组织共建,从“各管一摊”到“拧成一股绳”
在旭红社区党组织引领下,小区建立起“居委会统筹协调、业委会主体推进、物业公司专业配合”的三方协同体系。通过召开屋场会等方式集中宣传政策、全覆盖走访5轮,精准收集居民意见56条,并组织各单元民主推选2位业主代表,具体负责筹资、签约等事宜。
面对居民之间的不同意见,小区运用“邻里协商——楼栋协商——社区协商”三步工作法:先由党员与热心居民开展初步沟通;再由社区组织“三方联动”召开楼栋会讨论具体方案;遇到难点问题启动“社区协商”,邀请县职能部门、镇包保干部等共同会商。累计召开各级协调会、“圆桌会”60余场,实现群众意见充分表达、矛盾有效化解。
“一楼担心采光和噪音,六楼盼着解决出行问题,大家的诉求我们都理解。”家住15栋一单元的党员中心户李大爷虽年近七旬,仍积极投身小区事务,主动包联邻里,全程参与矛盾协调,成为推动本单元电梯顺利加装的“关键力量”。
多元共担,把“一家的事”变成“大家的事”
“根据《咸宁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不同楼层业主出资比例指导方案》,各单元可以自主选择楼层系数法、比例分摊法、台阶分摊法等方法协商出资比例。”在出资方案协调会上,社区和党支部负责人耐心讲解政策、细算资金账,让居民对“钱怎么出、怎么管”心中有数。大家还共同约定后续电费、维保费用按相同比例分摊,由物业代收代管、业委会全程监督,实现共建共管。
面对资金压力,社区积极争取县级财政每台10万元补贴,有效减轻居民负担,并借助君临时代小区开展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契机,将电梯桩基施工纳入小区道路硬化工程同步实施,有效节约建设成本。居民自筹部分约占项目总投入的67%,真正实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
协同共管,实现“群众跑腿”到“服务上门”
居委会主动联系县住建局、资规局、消防局、城管执法等部门联合开展现场办公,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审批”服务模式。业委会负责收集资料,物业配合专业团队现场勘查,“一单元一策”量身定制加装方案,将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真正是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施工期间,社区坚持以群众需求和体验为导向,在施工中充分考虑居民对采光、通风、噪声和建筑安全的关切,引导居民组建“电梯加装监管会”,对工程实施全程跟踪监督,确保质量安全可控。居民彭先生感慨说:“从前觉得流程复杂,现在三方一起帮忙,我们又能全程参与,真是省心又放心!”
下一步,通城县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居民共治”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电梯运维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监管与维护,确保电梯“装得上、用得好、管得久”,并推动相关经验在更多小区复制推广,持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胡文婷
一审|祝思思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