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龚涛 邓瑶琼 卢梦君】9月24日,一场以“应对校园欺凌、防范未成年人诈骗”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活动在通城县隽水镇阔田小学的校园内举行。活动通过生动形象的“小怪兽”比喻,将抽象的安全风险具象化,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实用且深刻的安全防护课。
活动中,书记员何春燕和检察官助理杜瑶聚焦“校园欺凌”这只“小怪兽”,明确指出其并非“玩笑”,而是有意、反复且会造成他人痛苦的行为,并详细拆解了三大常见形式:语言欺凌如恶意取绰号、调侃隐私;行为欺凌如推搡踢打、孤立排挤;以及隐藏在虚拟世界的网络欺凌如线上辱骂、传播他人丑照等。同时特别强调“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所有线上行为均有迹可循,警示同学们规范言行。
针对不同角色的应对方法,宣讲内容也给出了清晰指引:若遭遇欺凌,需保持冷静明确拒绝、优先脱离危险环境,并及时向家长或老师准确报告,澄清“求助绝非打小报告”;若作为旁观者,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以理性语言制止或转移矛盾,或第一时间向成年人反馈,避免沉默纵容。此外,宣讲还从法律层面提醒,严重校园欺凌可能触犯故意伤害罪、抢劫罪等,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行为的边界与法律后果。
随后,针对“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这只“小怪兽”,杜瑶同志总结了四大防护原则:不轻易透露个人及家人信息;警惕“免费领皮肤”“扫码领红包”等陷阱;对自称“老师”“客服”的陌生人需核实身份;以及牢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三不”准则;帮助同学们建立对网络诈骗的警惕性。
此次宣传活动通过通俗的语言、具体的案例和可操作的方法,让“拒绝欺凌、防范诈骗、勇于求助、知法守法”的理念深入学生心中。学校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展此类安全宣传活动,携手师生与家长,共同营造阳光、友善、安全的校园及网络成长环境,守护小学生健康成长。
编辑|胡文婷
一审|祝思思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