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黎赛明】9月25日晚,大型沉浸式民族史诗《瑶望千年・云歌》在通城县大坪乡内冲瑶族村瑶望千年广场完成首次带妆彩排。这场由知名导演刘伯安执导,聚焦瑶族千年迁徙史的文化盛宴,通过精彩的剧情演绎、先进的技术呈现与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前向外界展现了其独特魅力,为9月29日景区正式开园做了一次预演。
晚上7点,彩排正式开始,全剧 40 分钟的完整叙事脉络首次公开亮相。彩排现场,演员们身着绣有盘瓠图腾的传统盛装,伴随着悠扬的古瑶歌谣,用庄重的舞步还原盘王图腾祭祀场景,以浪漫的歌舞演绎千家峒的 “世外桃源”,凭借震撼的群像表演展现十二姓瑶胞 “逐水而居、遇山而垦” 的坚韧品格,让现场游客深刻感受到 “依山而居,向云而生” 的瑶族文化底蕴。
游客 王丹:刚看完《瑶望千年・云歌》大型沉浸式民族史诗剧,现在天空下着雨,但感觉无法浇灭我们激动澎湃的心。景区提档升级后,感觉瑶文化更浓了,文化更加深厚了,体验感拉满,棒棒的。
大型沉浸式民族史诗《瑶望千年・云歌》,以充满象征意义的“火塘”为情感核心,巧妙塑造为家园根基与母亲温暖的化身,串联起瑶族从远古跋涉至现代坚守的整个历程。演出精心构建了“迁徙、生存、共生、联结、回归”五大主题篇章,深刻探讨“成长与使命”、“信念与生存”、“苦难与新生”、“情感与联结”、“根脉与回归”的生命内涵,每一幕都如同生动的寓言故事。
全剧融合了盘王图腾、千家峒传说、十二姓宗脉等鲜明的瑶族文化符号,鲜活展现了瑶族人民在漫长迁徙中对故土的深切眷恋、对信仰的顽强坚守,在艰难岁月中与其他民族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民族情谊,以及将璀璨文化火种代代相传的不灭精神。
通城县古瑶文化学会会长 杨伟民:看了这台《瑶望千年・云歌》大型沉浸式民族史诗剧,感觉非常不错,它真实反映了古瑶人在通城龙窖山生存,以至于迁徙,以至于在外面生存艰难回归的历史,再现了瑶族的生活,确实看了后感觉非常不错。
先进的技术手段是此次彩排的一大亮点,为观众打造出沉浸式的 “时空穿越” 体验。瑶望千年广场的 360° 环形立体舞台发挥重要作用,当 “瑶胞渡江” 场景上演时,水幕瞬间 “碎裂” 成万千光点,配合雾森系统营造的缥缈云雾,仿佛先民踏云而行的场景就在眼前,极具视觉冲击力。同时,导演团队打破传统观演模式,设计演员走进观众共舞的互动环节,铜鼓节奏与观众掌声共振,真正实现 “站起来互动” 的沉浸感。此外,火焰特效与实景灯光的联动,在彩排中成功展现出昼夜交替、四季更迭的奇妙视觉效果。
游客 庞艳:我是第一次来这里,今晚的表演让人身临其境,场面非常让人震撼,画面也非常的美,灯光和演员的表演都非常好非常好。
细节之处彰显匠心,彩排中诸多精心设计的元素,尽显对瑶族文化的精准还原。演员服饰均参照瑶族支系传统样式定制,银饰碰撞的清脆声响与长鼓节奏完美契合。音效设计上,剧组融入药姑山采集溪流声、古树风声等自然音效,并与瑶族《盘王大歌》原始唱段融合,当 “迁徙遇雨” 场景响起淅沥水声时,现场观众竟下意识侧身避让,足见音效的逼真程度。值得一提的是,彩排尾声的大合唱《云歌》由通城歌手参与录制,原汁原味的唱腔让瑶族文化记忆更显鲜活。
通城县古瑶文化学会会长 杨伟民:刚才花了40分钟看了这台剧,真是的很激动,我们通城终于有了这么好的剧。我的膝盖不怎么好,难以站40分钟,但是这个40分钟,我全程坚持一点也不感觉到累,而且很高兴。随着剧情的变化,跟着演员到处跑和互动,感觉非常好、非常值得。
此次首次带妆彩排的成功举行,不仅验证了《瑶望千年・云歌》在剧情、技术、文化呈现等方面的成熟度,也让外界对这场民族史诗演出充满期待。9月29日,让我们走进药姑山古瑶村,在真实与光影之间,感受一个古老民族走向新生的文化魅力。
编辑|周梦珍
一审|熊 皓
二审|黎赛明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