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胡洁】“这张公示牌就像“服务说明书”,企业遇到难题找谁、怎么联系,一目了然!”近日,通城经济开发区园区企业负责人看着车间门口新张贴的“服务企业公示牌”,满意地说道。如今,这样的公示牌已成为园区133家企业的“标配”,既是开发区干部职工服务企业的“责任状”,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展示窗”。
为切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通城经济开发区以“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行动为抓手,打出一套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由党工委书记带头,全体干部职工 “分片包保”,实现园区企业联系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开发区统一制作“服务企业公示牌”,在每家企业醒目位置张贴,牌上不仅印着联系干部的照片、姓名、联系电话,更以 “无事不扰,有呼必应,全天候为您服务”15个字明确服务准则,让企业“找得到人、叫得应门、办得成事”,也让干部责任“晒”在阳光下,接受企业监督。
“每周至少走访企业一次,这是硬要求。”通城县委副书记、通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杨奇介绍,干部职工在走访中既要“听”,细致收集企业在生产经营、政策落实、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困难;更要“办”,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立即协调,复杂问题汇总后报开发区晨会,由党工委专题研究,确保件件有回音。
为让服务更专业、更精准,开发区还邀请了相关部门的业务骨干,对干部职工开展惠企政策、工作流程等专题培训,提升干部处理问题、服务企业的能力。“以前对有些政策吃不准,现在培训后心里有了底,去企业走访时能直接帮他们算明白政策账’,企业更信任我们了。”开发区干部说道。
从公示牌“亮身份”到晨会制度“解难题”;从全员联系“深走访”到业务培训“强本领”,通城经济开发区以多元举措持续夯实服务根基。今年以来,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短缺、融资不畅、政策申报、基础配套等大大小小的问题51件,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
下一步,通城经济开发区将继续以公示牌为纽带,把 “看得见的服务”做得更细更实,用作风转变的实效和服务提升的温度,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让营商环境“金名片” 越擦越亮。
来源:通城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