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周志鹏 卢文浩】从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到荣获多项殊荣的工艺美术大师,通城一中教师桂宏伟凭借着对雕塑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记。
在通城一中桂宏伟雕塑室,桂宏伟浑身沾满泥土,手持雕刻刀精心雕琢作品细节,专注于雕塑创作。随后,他讲述起自己的艺术生涯。
通城一中教师 桂宏伟:93年开始做雕塑,那时候在深圳打工,做雕塑,后来回家以后去美术学院雕塑系读了三年,学校毕业后又去下海,在深圳搞了很多年以后,就回到这里(一中)教书。
2005年回到通城后,学校提供了一处工棚作为桂宏伟的创作场所。虽然简陋,但这里很快成了他的第二个“家”。酷暑寒风中,他废寝忘食,在这里沉浸于创作,一心雕琢梦想。
课堂上,桂宏伟总是以独特的方式开启每一堂课。他常常会带着自己近期创作的小型作品走进教室,将其放置在讲台上的瞬间,就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桂宏伟声情并茂,详细讲述创作灵感,可能是看到的奇特石头纹理,或是古老建筑上的某个雕刻细节带来的触动。在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时,桂宏伟更是耐心十足。他穿梭在学生之间,仔细观察每个学生手中的工具和材料,轻声建议,不时鼓励。
通城一中教师 桂宏伟:我算是一个特殊的美术老师,因为我一直喜欢美术,带美术课的其他时间,基本上全部都是在这里做雕塑。(学校)给我一些宽松的环境,像给了我这么大的雕塑室,经常给我创造机会,所以还是非常感谢学校里的领导。
桂宏伟的创作风格独特,他秉持“大中见巧、小中见大、异曲同工、见仁见智、浑然天成”的理念,善于从生活中的木、石、残陶、旧物等天然材料中汲取灵感,通过加工、组合,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在创作过程中,他极为注重细节,为了让作品中的人物鲜活、传神,他会反复琢磨每个人物的手势、眼神、动态等,熟读名人传记、翻阅经典文献、查找历史照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捏出泥塑大形后还请同行审稿,反复斟酌修改,直至大家一致认可后才定型翻模。
经过多年的努力,桂宏伟创作了超过三百件大型雕塑作品,其作品与事迹已被编入中学教科书及《通城县志》。他的作品涵盖了众多领域,如湖南民族学院院标《万卷乾坤》、咸宁市博物馆巨型浮雕《智取汀泗桥》《赤壁英雄》以及国家大型群雕湖南临湘五尖山湖南一百名人雕像等,他的代表作《罗荣桓与通城8.20秋暴》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举办的中艺杯全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大赛上获金奖。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技艺,也体现了他对家乡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城一中教师 桂宏伟:搞这行虽然很艰辛,我都静悄悄地一个人在这里做我的雕塑,边听音乐边做雕塑,是最享受的事情。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湖北省文联中青年优秀人才库专家、咸宁市工艺美术协会主席,桂宏伟积极推动工艺美术行业发展,通过组织活动、交流合作等方式,促进了行业内的人才培养和技艺传承,为咸宁工艺美术行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桂宏伟用刻刀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作品,也塑造了自己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2017年被省经信委授予第五届“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他创办的通城县桂宏伟雕塑室在湖北省第二届、第三届“鄂有绝活”比赛中获得优秀绝活奖,2023年获咸宁市五一劳动奖章。
通城一中教师 桂宏伟:人的一生很短暂,个人的精力也有限,而我想做的就是用心雕塑好每一件作品!
编辑|胡文婷
一审|熊 皓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