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金灵龙】近日,走进通城县马港镇推垅社区,整洁的道路、规范的垃圾亭、绿意盎然的房前屋后让人眼前一亮。这一变化得益于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抓手,通过“屋场议事聚民心、积分激励促参与、垃圾分类提效能、常态清洁护家园”的“四步工作法”,掀起了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潮,绘就了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新画卷。
屋场会里听民声,党群共商“金点子”
“以前沟渠杂物多,夏天蚊虫多,现在社区组织大家清理,环境清爽多了!”在推垅社区第三网格的屋场会上,居民李大妈对整治成效连连称赞。社区党总支坚持“群众事群众议”,将人居环境整治议题搬到屋场会、庭院里,村“两委”干部与居民围坐一堂,围绕垃圾清运、绿化管护、公共设施维护等难题展开讨论,现场收集意见20余条,制定“一户一策”整改方案。通过党员带头认领责任区、居民主动参与“微治理”,累计清理卫生死角50余处,疏通沟渠800余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积分兑换添动力,居民争当“主人翁”。
“参加一次清洁活动积5分,相应积分可兑换相应生活用品!”推垅社区创新推行“人居环境积分制”,将居民参与整治、垃圾分类、庭院美化等行为量化为积分,每月公示“红黑榜”,每季度开展积分兑换。目前已有50余户家庭参与,兑换洗衣液、卫生纸等物品80余件。积分制不仅激发了居民内生动力,更带动了文明新风:乱扔垃圾的少了,主动清扫的多了;旁观抱怨的少了,建言献策的多了。
垃圾分类精细化,集镇焕发“高颜值”
社区以集镇区域为重点,科学规划建设10个标准化垃圾亭,配备四分类垃圾桶40个,并安排专人指导居民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类投放。同时,联合学校开展“垃圾分类进课堂”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参与。如今,垃圾亭成为集镇“文明地标”,居民分类准确率达80%以上,垃圾清运量同比减少30%。
周五清洁成常态,携手共建“幸福家”
每周五上午,社区“两委”、党员干部、志愿者、居民组成的“清洁小队”准时行动。他们手持扫帚、铁锹,对主干道、背街小巷进行“地毯式”清扫,并入户宣传环保知识。活动开展以来,共开展225次。“环境变美了,住得更舒心,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居民李大爷感慨道。
下一步,推垅社区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作用,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动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让居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收获更多幸福感。
编辑|周梦珍
一审|祝思思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