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胡淑芬】3月13日上午,咸宁市发改委联合咸宁日报记者来到通城县北港镇沉山村,就以工代赈“村民自建”模式经验做法开展调研采访。通过实地走访、交流座谈、查阅资料和现场参观等形式,深入了解沉山村在“村民自建”模式下的操作流程、保障机制和项目成效。
交流座谈会上,北港镇党委副书记就北港镇桂家河(沉山段)以工代赈项目做了全面介绍,随后,沉山村支委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补充发言。据悉,沉山村创新采取村民自建方式,简化审批程序,不进行招投标,增加实际用于项目建设资金和劳务报酬,最大程度让利于民。
采访过程中,两位村民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在项目中的分工,并分享了他们的感受。村监督委员会成员杨国会表示:“过去,村里很多人认为村里的事是政府的事,现在我们才明白,村子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大家一起出力,不仅把村子建设得更好,还实实在在提高了生活质量。”党员中心相关负责人也感慨道:“河道拓宽了,河水变清了,村里的环境焕然一新。今年过年,外出务工的乡亲们回来后都感叹说,村子变化太大,差点都认不出来了。”
咸宁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沉山村的以工代赈“村民自建”模式给予重视,肯定其在改善干群关系、促进群众就业、健全乡村治理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村民的积极参与,实现了政府、村民和项目的良性互动,把家门口的事从“政府干、百姓看、老板赚”转变为“同出力、齐心干、大家赚”。
沉山村党支部书记表示,下一步,将不断探索以工代赈村民自建模式的好经验、好做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政策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编辑|胡文婷
一审|祝思思
二审|黄争光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