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黎曙光 陈琳 张梓良】“年轻干部成长需‘引路’而非盲目‘摸索’,‘传帮带’就是最实在的成长阶梯。”今年以来,通城县隽水镇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重要抓手,深化“青蓝结对・导师帮带”工程,将帮带场景延伸至项目攻坚、统计服务、产业盘活等基层一线,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锤炼本领,为辖区发展注入强劲“青春动能”。
青蓝同战破解征迁难题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G353国道隽水段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征迁专班年轻干部张洁手持政策手册,正耐心向拆迁户讲解补偿细则——这是他跟随导师李彬开展的第12次入户宣传。作为隽水镇人大主席、城北项目片区书记,李彬拥有二十多年基层工作经验,从征迁政策的“逐字逐句拆解”,到入户沟通的“沟通技巧传授”,再到纸质材料的收集、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标准”化管理,他毫无保留地将工作“秘诀”传授给张洁。
“此前看报表总觉得征迁工作很简单,直到跟着导师走进农户家中才明白,只有把政策讲清楚、把顾虑解到位、把道理说明白,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支持。”张洁在帮带笔记中这样写道。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不仅快速掌握了项目推进的核心要点,更学会以“系统思维”推进工作:主动梳理13栋拆迁户头的家庭人员结构情况,厘清待拆房屋的产权信息,制作“一户一档”进度跟踪表,实时跟进拆迁进展,协助解决农户过渡安置难题。最终,G353国道隽水段征迁任务顺利完成,为完善城区交通运输网络、带动沿线经济与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师徒携手优化统计服务数据支撑科学决策
“企业每月营收大概多少?”“是否存在融资难?”在辖区某规模以下服务业企业的办公室内,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干部尹蜜一边查看企业收银系统,一边与企业负责人交流。身旁的导师、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付娟花同志不时补充关键问题,帮助她精准捕捉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信息。
为精准掌握辖区规下服务业发展动态,夯实统计调查工作基础,隽水镇经济发展办公室联合市、县统计局开展入户走访调查。作为帮带导师,付娟花深知统计工作“数据精准是核心,细节把控是关键”:从指导尹蜜区分“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收入”的统计标准,到协助她核实企业营业执照与实际经营地址的一致性,再到教她用“拉家常”的方式消除企业顾虑、获取真实运营数据,每个环节都细致入微地教学。
“以前填报报表时只想着完成任务,如今才懂得,每一组数据背后都关联着企业的真实运营状况,直接影响后续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尹蜜感慨道。在导师的带领下,她累计参与走访企业15余家,协助完善统计台账,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准确纳入国家统计调查体系,为隽水镇科学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帮带共进盘活闲置资源产业振兴再添新力
油坊村六组的54亩油茶基地里,今年新入职的公务员谭千一正跟随导师、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刘传武查看油茶苗生长情况。这片曾闲置10年、杂草丛生的油茶基地,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林下5000余只土鸡自由穿梭,油茶树下套种的蔬菜长势旺盛。
“盘活闲置资源,不能凭主观判断,必须倾听群众意见、结合实际条件。”刘传武带着谭千一开始“调研行动”:走遍油茶基地的每一寸土地,记录土壤肥力、灌溉条件等基础信息;组织村“两委”干部召开专题会议,梳理盘活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产权纠纷、资金短缺等问题;召集油坊村六组户主会,鼓励群众积极建言献策,将“盘活计划”优化为群众认可的“增收方案”。
从协助制定基地除草、修整的管护方案,到参与对外发包的谈判协商,再到跟进林下养鸡、蔬菜套种的产业布局,谭千一全程参与其中。“如今看到基地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我才真正理解‘基层工作要扎根群众、贴近实际,才能做出实效’。”谭千一说道。在导师的帮带中,他不仅学会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更掌握了产业盘活的实战经验,为乡村振兴一线工作积累了宝贵财富。
“青蓝结对”不是表面形式,而是推动年轻干部快速成长的“加速器”。自实施年轻干部“青蓝结对·导师帮带”计划以来,隽水镇今年围绕基层治理、项目征迁、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培训3场,选派15名年轻干部下沉三大片区一线历练,“师徒携手作战”成为年轻干部成长的重要模式。下一步,隽水镇将继续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推动“导师帮带”常态化、“一线历练”精准化,让更多年轻干部在项目攻坚、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上经风雨、长才干,为通城高质量发展贡献隽水力量。
编辑|周梦珍
一审|祝思思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