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药姑山古瑶村的实景山水间,一部根植于古瑶千年传说的大型沉浸式民族史诗《瑶望千年·云歌》即将上演。该剧总导演刘伯安近日接受专访,揭秘了这部作品背后的创作灵感、独特体验与文化内核。

灵感完全扎根于药姑山古瑶村的本土根脉——这里是古瑶的重要发祥地,《评皇券牒》里记载的十二姓宗脉迁徙、三仙姑护族渡海、盘王图腾信仰,还有村民口耳相传的“垒石记路”“火塘为家”的民间故事,都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我们是把这些散在山间、藏在老人口中的传说,用艺术手法让古瑶文化“活”在舞台上。

最大区别就是“沉浸”,传统剧场是“台上台下”分开,而这里没有明确的“舞台”,观众站在古瑶先民迁徙的“路上”,火塘的暖光会照到身上,迁徙的火把会从身边经过,甚至寻找者会来问你“贵姓”、情侣会邀你认“老乡”。观众不是“看客”,是“身处故事的中心”,这是传统剧场给不了的。

既是“历史见证者”,更是“情感参与者”。我们想让观众知道:古瑶人的“寻找家园”,和每个人“思念家乡”是一样的,大家都是“追寻根脉的同路人”,这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小缩影。

谢幕没有“演员鞠躬、观众鼓掌”的套路,而是一场“不分你我的狂欢”。演员会邀观所有人围着中央的“火塘”,跳起省级非遗通城拍打舞,我们希望那一刻不管是演员还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此刻都是“围着同一堆火”的家人。

药姑山的独特,在于它是“活着的古瑶发祥地”——这里不只有垒石屋、古窑址这些“死文物”,还有会唱古歌的老人、会织金刚藤纹的绣娘,甚至村民还保留着“祭盘王”“留谷敬山神”的老规矩,文化是“活”的。要提升辨识度,关键是“让游客触摸到真实”:不是建仿古建筑,而是让游客把“古瑶记忆”和“个人体验”绑在一起,让人想起“家乡”,就会想起药姑山的火塘。

两个核心: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剧中汉瑶先民的融合是“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真实写照;二是“普世的乡愁”——古瑶人“把他乡熬成家”,现代人“家是有人记着好时光”。我们想让观众看完知道:不管你来自哪个民族、哪个地方,对“家”的思念,对“根”的追寻,都是一样。这是所有人共通的情感,家园文化是永远温暖的港湾。

即将上演的《瑶望千年·云歌》,是一次戏剧体验的革新,更是一场文化寻根之旅。它邀请每一位来访者,步入药姑山的夜色,共同成为这个温暖故事的一部分。

中国东方歌舞团导演,国家一级编导。曾多次受邀担任文化部、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的数十台大型活动及晚会的执行总导演和舞蹈总监。代表作品:戏剧幻城《只有峨眉山》,上海迪士尼驻场秀《金色童话盛典》音乐剧场《我们的爱情故事》等。
策划丨胡颖 周梦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