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嘉】近日,大坪乡药姑村的文化活动中心里热闹非凡,一场场接地气、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从指尖灵动的手工编织到香气四溢的烹饪技巧,村民们学得不亦乐乎,这些培训不仅为大家打开了增收的新渠道,更悄然改变着乡村的生活风貌。
一技在手,钱包鼓起来。“以前农闲时就在家闲着,没想到编个筐、织个坐垫还能赚钱!” 村民胡荷如手里拿着刚完成的草编筐,脸上笑开了花。在手工编织培训班上,专业老师从基础的打结方法教起,耐心指导大家编织篮筐、竹筒、手提包等实用物件。如今,胡荷如和几位邻里组成的编织小组,每月能通过销售手工制品增收近2000元。烹饪培训班同样人气爆棚。“学会了做拿手菜,既能改善家人伙食,还能在村里的红白喜事上帮厨挣钱。” 村民胡志成一边切菜一边介绍,经过系统培训,他的厨艺突飞猛进,现在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流动厨师”,单是帮厨这一项,每月就能多赚1500元左右。据村委会统计,已有28多人通过技能实现了灵活增收,平均月增收达1200元。
技艺傍身,生活趣起来。技能培训不仅鼓了村民的钱袋子,更丰富了大家的精神生活。过去农闲时,不少村民总爱聚在一起打牌消磨时间,如今走进村里,随处可见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交流编织心得,或是在厨房研究新菜式的热闹场景。“每天琢磨着编点新花样,日子过得特别充实。” 村民胡娭毑的编织作品在培训班上多次被当作范例,现在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和姐妹们一起上课,看着一根根普通的藤条、竹子在手中变成精美的艺术品,心里满是成就感,曾经沉闷的农闲时光变得鲜活而有趣。
新风拂面,乡村美起来。技能培训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情趣的提升,更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着乡村的移风易俗。过去,村里一些家庭在婚丧嫁娶中讲究排场、铺张浪费,甚至存在攀比现象。如今,随着村民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技能、发展产业上,大家的观念也渐渐转变。“现在大家谈论的都是怎么把手工活做好、怎么把菜炒得更受欢迎,谁还会去比那些没用的排场啊。” 药姑村支书邓杨明笑着说,村里的红白理事会也趁机引导大家简办婚事、厚养薄葬,村民们纷纷响应,乡村的风气越来越正,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睦。
一场场技能培训,就像一股股清泉,滋润着乡村的土壤,让村民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药姑村会因为这些技能的“种子”,收获更加丰硕的成果,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编辑|周梦珍
一审|周梦珍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