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黎曙光 李佳】“年轻干部是乡镇发展的新鲜血液,得有人扶一把、带一程。”今年以来,马港镇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深化“青蓝结对・导师帮带”工程,为年轻干部成长铺就“快车道”。
师徒结对传帮带 手把手教出“真功夫”
五月的金山村,中药材基地晨露未干。经济发展办年轻干部李佳源跟着导师黄书良在田间翻土。“你看这根须,密的说明水肥足,记录时得标上‘土壤墒情优’,我们做统计工作,不能只看报表,泥土里有真情况。”这是李佳源结对后的第一堂“田间课”。起初他拿着台账翻找数据,被导师带到地里手把手教学。
今年到经济发展办以来,我跟着药农翻土时,指尖触到药材饱满的根茎,才懂‘长势好’三个字要靠脚底板量出来。”李佳源在帮带复盘会上总结道。
自2023年启动“青蓝结对·导师帮带”机制以来,马港镇已累计为27名年轻干部选派导师并结成对子,制定“每月帮带清单”,导师每周至少带年轻干部参与1次群众工作,每月共同完成1项攻坚任务,每季度开展1次复盘交流。
一线锻炼淬真金 年轻干部挑大梁
“加紧巡查,重点看看界上村那几户土坯房,特别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千万不能出岔子。”清晨8点,马港镇年轻干部李春聪收到导师乐文刚的消息后,披上雨衣就往村里赶,在巡查至7组作家岭片区,发现79岁村民金忠恕家的房屋已经不稳,家中三人无力应对,他便和村“两委”干部迅速组织转移。
“这17分钟,真是从危险里抢出了生机!”雨停后,李春聪帮着清理现场,突然懂了导师常说的“应急不是按流程走,是与时间赛跑”。导师对他说:“基层工作就是这样,把群众安危扛在肩上,才算真正成长。”
今年,马港镇推出“一线实践清单”,让年轻干部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一线“墩苗”,据统计,马港镇年轻干部累计参与解决群众诉求127件,推动石溪村有机化肥加工车间建设项目、彭塅村中药材加工项目等13个民生项目落地,带动69户农户增收,被群众称为“田埂上的生力军”。
晒绩亮短“亮真章” 青年干部话成长
7月16日,马港镇召开“青蓝结对・导师帮带”工作推进会。参会年轻干部结合自身岗位实际,畅谈了在“青蓝结对・导师帮带”机制下的收获与感悟。年轻干部何关平分享道:“第一次检查人居环境,只会说‘要打扫干净’,导师教我‘把整改单写成村民能看懂的家务清单’。核对天然林补助时,导师让我记住‘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户人家的期待’,今年共核对发放补助1968人,做到信息零差错。”
在听取年轻干部汇报后,导师乐文刚逐一进行点评,既肯定“扎根一线肯吃苦”的拼劲,也直指“理论转化能力弱”“群众工作方法少”“创新意识待提升”等共性问题。他鼓励道:“要把田间地头当课堂,把群众诉求当课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练出真本领。镇里会持续搭建‘实践比武台’,让大家在项目攻坚、矛盾调解中比学赶超,把为民情怀变成实实在在的服务成效。”
会后,镇党委书记表示:“年轻干部是马港镇的‘未来生力军’,‘青蓝结对’不是‘面子工程’,而是‘里子工程’。全镇上下要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推动‘传帮带’常态化、‘实战练’精准化、‘严管爱’制度化,让年轻干部在‘热锅上’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为通城打造绿色高端区域性制造业强县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编辑|李悟鑫
一审|胡文婷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