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城县“干部素质提升年”的淬炼征程中,项目建设一线正如火热的“锻造车间”,将理论锻打成担当的利器。
跟班锻炼干部黎白露,身披安全帽、脚踏黄泥浆,在征地拆迁一线,完成了从“纸上谈兵”到“实战尖兵”的蜕变。
【通讯员 邱苏 刘康】5月14日,新塔老屋1组的鱼塘边,争执声刺破晨雾。
李大叔攥着鱼苗凭证的手青筋暴起:“补偿不公,这塘我不让!”面对政策已清的现状,黎白露深知——矛盾背后是生计,化解需解心头锁。
李大叔的鱼塘补偿纠纷并非个案。
黎白露未机械复述政策,而是蹲在塘埂倾听:养鱼是全家生计支柱!她当即联动社区规划新养殖水域,并对接就业岗位。
当生存出路有了着落,政策红线终被理解。“矛盾化解不是‘压下去’,而是把出路‘铺出来’!”这场调解让她彻悟:一线工作,左手握紧政策标尺,右手需托举民生温度。
铁柱与新塔社区交界处,两村民因地块归属争执致测量停滞。
黎白露暂停测量仪,顶着烈日走访6户老农,从口述历史中锁定“界标树”,地界恩怨终化于无形。“土地数据在图纸上,但权属答案在乡亲心里。”
她以脚步丈量出:既要用技术确保数据精准,更要用“倾听”化解历史积怨,当专业能力与民生情怀同频,丈量尺才能成为连接发展与民心的桥梁。
5月23日暴雨袭城,强芯路居民屋后泥沙淤塞水井。胡大爷端出浑浊黄水:“这水质,洗衣服做饭都成问题!”
黎白露一脚踩进泥潭,一边协调水务集团装管道,一边组织志愿者送桶装水。数天蹲守,清流入户时,她满腿泥浆成了“勋章”。“民生底线失守,一切发展归零!”她在抢险日志中写道:速度是态度,担当是本色。
从鱼塘边的共情调解到山林间的界钉定位,从暴雨中的管道抢通到工地上的合规监督——每一次直面矛盾的破局、每一寸土地的精测、每一刻危急的响应,都是“干部素质提升年”在项目一线熔炉中锻打的钢火印记。
黎白露将“敢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的誓言,化作协调纠纷的智慧、丈量土地的精准、守护民生的担当。
她的足迹,正叠映在通城千百名干部的身影里,他们以汗水为铆钉,将“四个一线”淬炼出的担当与智慧,在通城发展的蓝图上奋力镌刻:唯有将心浸入泥土,才能在钢筋丛林里长出撑起民生的参天大树。
来源:党员生活
编辑|胡文婷
一审|熊 皓
二审|黎赛明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