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刘康】“十里红妆”曾是体面,而如今“天价彩礼”却成为负担。当婚嫁习俗异化为攀比竞赛,通城县五里镇的两位村党支部书记用两份特殊的“彩礼账单”,在青山绿水间写下移风易俗的生动注脚。
7月15日,走进通城县五里镇尖山村村委会,王双全的名字在移风易俗红黑榜的“示范先锋”一栏熠熠生辉,这位尖山村党支部书记用退彩礼的“意外”之举,为全镇新风的兴起按下了加速键。
去年,王双全女儿出嫁。面对女婿送上的20万元彩礼,这位父亲在村民惊诧的目光中坚决退回。
通城县五里镇尖山村党支部书记 王双全:嫁女不是卖女,彩礼动辄几十万元,那就成为了他们婚姻幸福的阻碍。去年退那二十万块时,亲家说“别人会笑咱寒酸”,而现在镇里简办率达到了80%,大家都认可简办,证明婚姻幸福不能用金钱衡量,孩子过得好才最重要。
通城县五里镇尖山村村民 黎作明:王书记嫁闺女,女婿捧来20万彩礼,硬是退了回去!当时全村都炸锅了,都说支书家都这样,我们还较什么劲。
当王双全退彩礼的余波还在乡间回荡,十五里外的治全村党支部书记魏伟龙,用另一场“意外”的婚宴续写了改革篇章。
今年,魏伟龙的儿子举办婚宴。面对繁杂婚俗,魏伟龙主动提出简化仪式流程,将接亲车队从10辆压缩到6辆;反对铺张浪费,婚宴取消高端烟酒;面对彩礼,魏伟龙更是严格按照《五里镇党员干部抵制高价彩礼承诺书》规定,主动与亲家“砍价”,将彩礼压缩至10万元。
通城县五里镇治全村党支部书记 魏伟龙:党员干部带头,群众才有信心跟,有人说我十万彩礼还是高了,移风易俗要一步一个脚印,今天敢把二十万砍到十万,明天就敢降到五万,关键是党员干部要先踩出这个脚印!
通城县五里镇治全村村民 李艳霞:当时我们都猜测,书记家肯定大操大办,彩礼肯定不会少,没想到他在儿子结婚前召集亲家开会,主动提出“咱按镇里指导价来,十万彩礼图个好彩头!”现在说媒都拿这事当例子。
在两位村党支部书记“刀刃向内”的示范下,五里镇移风易俗攻坚战全面铺开。近年来,五里镇以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为主线,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宣传方式、完善制度保障等举措,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让文明之花在乡村振兴的土壤中绚丽绽放。
通城县五里镇政府干部 陈如曼:我们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一是强化组织明责任,出台三年行动方案,实行月度“红黑榜”公示;二是广宣传、浓氛围,线上线下联动,通过短视频、文艺汇演等多元形式宣传,并针对厨师、红娘等重点群体开展专题培训;三是党员带头示范,组织200余名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带头执行红白事报备制度;四是建机制促长效,各村建立“四会”组织,修订村规民约,明确宴席礼金标准,试点设立奖励基金对简办家庭给予500元激励。
当移风易俗从文件走进生活,五里镇正经历深刻蜕变。如今,“量力而行”替代“高额彩礼”,“简约温馨”取代“攀比操办”,文明新风浸润乡野。
通城县五里镇政府干部 吴晔:2024年,全镇红白事简办率从30%升至80%,劝阻大操大办12起,累计节约群众开支超30万元,涌现“低彩礼”“集体婚礼”等5个典型案例;清理违规治丧行为3起,推广电子鞭炮、鲜花祭扫等文明祭祀,专项整治高价彩礼并制定彩礼指导价;评选“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98户,设立“红黑榜”进行公示,村规民约修订全覆盖,实现移风易俗村民自治。目前,全镇婚丧嫁娶简办率显著提升,陈规陋习整治初见成效,文明新风氛围已逐步形成。
编辑|周梦珍
一审|熊 皓
二审|黎赛明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