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临近,您是否已经有了出行计划?如果加入一些“元宇宙”的体验,会不会让出行更“高能”呢?
圆明园开启数字空间 “穿越”盛世园林
为了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昔日皇家园林的盛景,北京圆明园对多处数字化体验空间进行了升级。它们都在哪儿?好不好玩?总台记者提前帮大家踩点↓
总台记者 袁嘉忆:这里是圆明园福海码头,正值春和景明的时节,在这里泛舟福海、赏花观鱼,无疑是一件赏心乐事。不过,除了乘坐游船,将碧波荡漾、杨柳依依的现实风光一览无遗,其实您还可以试试看登上福海边上的这条船,将圆明园的另一种美丽景致尽收眼底。这里头有什么好风景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总台记者 袁嘉忆:走进这座画舫造型的建筑,我们发现这其实是一座沉浸式VR体验馆,狭长的空间被打造为一条光影艺术长廊。从圆明园的营建历史到造园艺术,伴随着娓娓道来的全景声讲解,一幅虚实相生的裸眼3D数字画卷徐徐展开。而戴上VR眼镜,坐在720度的旋转蛋椅里,我们就可以瞬间“穿越”到古代的园林盛景之中。
总台记者 袁嘉忆:如果说福海畔诗画般的“数字博物馆”让您意犹未尽,那我推荐您和您的家人朋友来海棠书院附近,体验一下圆明园上新的VR大空间项目。
《梦回圆明园》VR大空间项目负责人 张树玉:其实它更像是一种行进式的电影院,我们其实就可以将很多故事内容跟互动去做一些结合,所以小朋友可以在里面引蝶,去摸摸圆明园里面的猫,包括在买卖街里面,你可以掀开包子铺的笼盖,看到热气腾腾的包子。
当绘本遇上VR 解锁观演新体验
北京圆明园的数字化体验空间主打实景和虚拟场景结合。在四川成都,当绘本变成数字虚拟空间又会有怎样的体验?
推开剧场大门,地铁、站台、长凳、温暖的灯光,一比一还原出绘本中经典的场景及角色,观众可以在自己喜欢的场景中拍照,或是带着同款绘本沉浸式阅读。
在这个1000多平方米的5G AVR大空间沉浸剧场中,观众穿戴上新一代的VR设备,就能“穿越”在绘本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在VR戏剧中获得飞升、下坠、乘船游行等逼真感受。
跟随着剧情,记者也在星月站下了车,和主人公一起走进树林。在充分挖掘作品内容、展现原著精髓的基础上,利用元宇宙数字技术,720度沉浸式再现绘本的治愈之美。
这个剧场的剧目都改编自当代知名绘本,自去年10月开放以来,平均每天接待观众数量超500人次,单日最大接待量超800人次。空间可同时容纳50人,采用流动观演的模式,也就是说可以随时进入,随时退出,观众与观众之间不会相互干扰,拥有独立的观演空间。
拈花一指点塔 AI化为现实
在今年春节,作为总台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的重要取景地,拈花湾景区以元宇宙、AI、区块链等技术打造的一条“最炫烟火”的AI创意视频惊艳世界。如今,当地打造的沉浸式实景演绎已进入常态化演出,“拈花一指点塔”“蓝莲花开”等画面从数字世界破屏而出。
夜晚的拈花湾,灯光璀璨,游人如织。伴随着音乐声响起,景区通过1500架无人机编队与数字烟花组成立体矩阵,拈花一指从夜空中缓缓降下,触达塔尖刹那,巨大的蓝莲花焰火瞬间触发,如星河般倾泻而下,与地面升腾的烟花交汇,这种虚实交融的沉浸式体验,让现场的游客惊呼不断。
据景区相关负责人透露,AI塔运用多项技术,实现了艺术、光影、无人机与烟花的协同。为确保无人机与塔体灯光等设备达成精准配合,景区通过边缘计算、无人机编队控制等技术,实现无人机编队、水幕投影与烟火绽放的跨媒介叙事,打造文化符号的数字化再生。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