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湿地修复显成效 鸟类栖息环境显著改善

03-29 16:07  

央视网消息:近日,安徽合肥巢湖市黄陂湖湿地的工作人员开展生态监测时,首次记录到了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赤嘴潜鸭的清晰影像。

据了解,赤嘴潜鸭又被称为“大红头”,鸟如其名,雄鸟梳着浓栗色的“大背头”,喙和眼睛都是红色,而雌鸟则没有这些特征,显得低调许多。工作人员介绍,赤嘴潜鸭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此前在安徽省蚌埠、安庆、铜陵等地曾有出现,在合肥还是首次记录。近几年,随着当地生态湿地的保护力度加大,为鸟类种群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辽河口湿地:从“退养还湿”到“万鸟归巢”

辽宁盘锦的辽河口湿地是鸟类迁徙通道中的重要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随着“退养还湿”,湿地修复的力度不断加大,湿地生态功能显著提升,重要物种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从今年2月末起,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陆续来到辽河口湿地,截至目前已有620多只。眼下,到来的丹顶鹤已开始进入产卵期。

包括丹顶鹤在内,今年已有20万只候鸟来到辽河口湿地。候鸟选择这里落脚,与湿地多年来的“退养还湿”工程密不可分。近年来,辽河口湿地已恢复湿地面积8.59万亩,恢复自然海岸线15.77公里,让停歇、生活在这里的鸟类有了更大、更舒适的生活圈。

在辽河、大凌河等十几条河流的不断冲刷下,辽河口湿地形成了大面积滩涂和沼泽,为鸟类提供了栖息、觅食的场所。随着气温逐渐回暖,黑嘴鸥、东方白鹳等越来越多的北迁候鸟陆续抵达。

来源:央视网

https://img.cjyun.org/a/10132/202503/f339cc686809459614e7331c4e0f48c4.jpeg
{"appId":"wxc3dc87b9605c07ba","nonceStr":"SwiMOlAggBce9lkw","timestamp":1745830773,"signature":"bba0d3f90ccda504459ceb59e6a71d523d4dfb3d","link":"https:\/\/m.hbtctv.cn\/p\/94974.html","desc":"\u6211\u56fd\u6e7f\u5730\u4fee\u590d\u663e\u6210\u6548\u9e1f\u7c7b\u6816\u606f\u73af\u5883\u663e\u8457\u6539\u5584","title":"\u6211\u56fd\u6e7f\u5730\u4fee\u590d\u663e\u6210\u6548 \u9e1f\u7c7b\u6816\u606f\u73af\u5883\u663e\u8457\u6539\u5584","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32\/201701\/94099c0255416137eefb651ffce1f97b.png!w300_h300.png","debu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