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病理医生王焕友: 探寻临床诊断“金标准”

12-09 11:35  

“我在美国求学时,华人医生相对较少,但我想既然欧美人能在美国做医生,华人自然也能做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疗中心病理学教授、血液病与淋巴癌亚专业主任王焕友说。

成为病理医生并非易事。1992年,王焕友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赴美,前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做访问学者,并攻读分子病理学博士学位。工作时间,王焕友开展病理实验并进行基础研究。休息时间,他认真准备美国医生执照考试。为节约实验成本,他养了100多只小鼠,无论是否放假,他每天最少要到动物房看两次小鼠。“我爱人甚至‘抱怨’说,这些小鼠比她都受我的重视。”

若想成为独立病理医生,毕业后还需经过多年的培训。观摩学习外,培训期间的新人要对病理切片进行分析研究,并在住院医师的帮助下得出诊断。

2005年,王焕友完成5年的培训,成为血液病和淋巴瘤病理医生。他说,病理医生虽身居幕后,不直接与患者打交道,却是治疗决策支持、研究与新疗法开发及预后评估等环节不可或缺的部分,被称为“医生中的医生”。病理学则被称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王焕友的主要工作是血液病与淋巴癌的诊断。参加工作19年间,王焕友看了逾4万张病理切片,为上千名患者提供了病理诊断。

“病理检测中,微小的病变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生存率、复发及并发症风险。越早发现病变,就能为患者争取越多的治疗时间。”王焕友约有75%的工作时间都在进行血液病与淋巴瘤的病理诊断。这两种疾病死亡率比较高,他希望通过发现生物标记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通过基因和分子探索其发病机理。

由于病理医生培养周期长、资源分布不均,中国面临病理医生缺口大、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在美华人病理医生努力为两国开展病理诊断沟通搭建起桥梁。

2019年至2020年,王焕友担任全美华人病理学会主席。在这期间,他负责组织学术会议、筹备赞助经费,并开展住院医师培训。王焕友介绍,全美华人病理学会每年举行两次大型学术会议,并和中国医院与高校的病理医生不定期举行会议,共同探讨病理学的发展与诊断。这直接推动了两国病理学的多方位交流。

医学无国界,医者共仁心。2024年9月,王焕友获第七届“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我会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与国内外同行开展更多交流,为健康事业继续贡献力量。”他说。

来源:人民网

https://img.cjyun.org/a/10132/202309/c927c79cdb2f6268676decc0d20aad16.jpeg
{"appId":"wxc3dc87b9605c07ba","nonceStr":"WzNqsirPKcxHlRfS","timestamp":1758004635,"signature":"eeb099771e9ebd7a1b032bad88324b0e055d7660","link":"https:\/\/m.hbtctv.cn\/p\/89641.html","desc":"\u66f4\u591a\u5185\u5bb9\u8be6\u89c1\u4e91\u4e0a\u901a\u57ce\u5ba2\u6237\u7aef","title":"\u7f8e\u56fd\u534e\u4eba\u75c5\u7406\u533b\u751f\u738b\u7115\u53cb\uff1a \u63a2\u5bfb\u4e34\u5e8a\u8bca\u65ad\u201c\u91d1\u6807\u51c6\u201d","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32\/201701\/94099c0255416137eefb651ffce1f97b.png!w300_h300.png","debu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