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财评|人形机器人打开万亿市场新赛道 未来产业成长正当时

08-14 10:31  

从生产线上的机械臂到酒店送餐的“服务员”,从与人“沟通”到帮人“做事”,机器人日渐进入人们生活……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领域,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受到市场关注。行业人士指出,人形机器人或是最容易适应世界的机器人,2024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约合11037.3亿元人民币。

打造一个人形机器人并非易事。如何让机器人不仅“长得像人”,还能像人一样看得见、听得懂、走得稳、摸得准,实现与物理世界的感知交互?从伺服电机到减速器、从材料到软件、从芯片到算法……可以说,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科技实力较量的竞技场。

在我国,相关产业布局正在提速。工信部去年10月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加快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提供支撑。意见还给出了我国人形机器人发展“时间表”: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政策“东风”下,人形机器人研发步入快车道。去年11月,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并于今年4月27日发布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可实现6km/h的稳定奔跑,并对磕绊、踏空等情况也能做到步态的敏捷调整。今年5月,我国首个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上海浦东揭牌,其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青龙”,身高185厘米、体重80千克,全身多达43个主动自由度,能使用工具在小米里挑芝麻……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江苏、广东、山东、安徽等多地今年已推出人形机器人发展“路线图”,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品研发、高水平人才培养、做强终端产品等明确了相关举措。

下一步,要推动更多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营造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逐步完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推动我国在人形机器人新赛道上走得快、走得稳、走得好。

来源:央广网

https://img.cjyun.org.cn/a/10132/202309/c38f122bcbdbcea28931084d2270bde0.png
{"appId":"wxc3dc87b9605c07ba","nonceStr":"RMv0fiiDJ0B7ATTa","timestamp":1757975830,"signature":"f94cd9a16086182f191b6cebf8aec18a7c25afd4","link":"https:\/\/m.hbtctv.cn\/p\/84532.html","desc":"\u592e\u5e7f\u8d22\u8bc4|\u4eba\u5f62\u673a\u5668\u4eba\u6253\u5f00\u4e07\u4ebf\u5e02\u573a\u65b0\u8d5b\u9053\u672a\u6765\u4ea7\u4e1a\u6210\u957f\u6b63\u5f53\u65f6","title":"\u592e\u5e7f\u8d22\u8bc4|\u4eba\u5f62\u673a\u5668\u4eba\u6253\u5f00\u4e07\u4ebf\u5e02\u573a\u65b0\u8d5b\u9053 \u672a\u6765\u4ea7\u4e1a\u6210\u957f\u6b63\u5f53\u65f6","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32\/201701\/94099c0255416137eefb651ffce1f97b.png!w300_h300.png","debu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