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促农业发展⑫】吴金甫:再生稻种出致富路

05-05 16:59   通城县融媒体中心  


【全媒体记者 李索】如何实现水稻增产增收,是当下许多粮农思考的问题。通城县石南镇石马村种粮大户吴金甫,去年在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首次尝试种植再生稻增产增效显著,于是今年不但自己扩大了种植面积,还带领村民一起种植再生稻,努力走上增产增收的致富路。

在通城县石南镇石马村的再生稻种植田地里,吴金甫和村民们正在忙着耕田翻地,大力抢抓农时。

63岁的吴金甫,2007年开始走上种粮这条道路,多年来,靠着流转周边村子闲田荒地,成为了村里的种粮大户。为扩大生产,同时带动周边贫困户就业,在2015年,吴金甫投资100多万元成立了金甫家庭农场。以水稻种植为主,附带养鱼、种植油菜等。目前,农场水田面积已达700多亩,每年效益3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12户。

吴金甫虽然从事水稻种植已经十多年,但他去年才接触到再生稻这种种植新模式。在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他逐渐对再生稻种植产生了兴趣。

通城县石南镇石马村种粮大户  吴金甫:今年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新增加再生稻300亩,再生稻米品质好,产量高,抗倒。

近年来,通城县农业农村局先后采取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再生稻种植面积,组织有关专家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农户试种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辅导。为了提高农户种植再生稻的积极性,农业部门还针对再生稻种植推出了奖补政策,鼓励农户积极稳妥地发展再生稻生产。

通城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  吴杰 :今年我局为加大推广再生稻的生产,对于连片种植面积在200亩以上,集中育秧在5亩以上的大户给予补贴。对于贫困户种植再生稻的每亩补贴100元,对于粮食样本点生产再生稻的每亩给予100元补贴,并且对机械整田给予补助,全县推广面积达到五万多亩,为我县粮食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再生稻即种一茬收获两回的水稻,即头季水稻收割后,等稻桩重新发苗、抽穗,可再收一季水稻,是一项管理技术简单、成本低、效益高的水稻种植模式。

吴金甫:水稻种植做了十几年,亩产只有八九百斤。今年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估计可以达到1200斤以上,种植再生稻有发展前途。

吴金甫告诉记者,多亏了农业农村局在疫情期间及时开辟了农资绿色通道,他和周边农户才没有误农时,今年他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准备自购一台无人机用来洒农药,全面铺开种植再生稻,并继续通过流转荒田的方式,加大种植面积,争取今年突破1000亩,通过农场经营主体,引导和发动本村其他村民全面发展种植再生稻。

(编辑:赖聪 审核:姜岳云)

https://img.cjyun.org.cn/a/10132/202005/812c9326f66b7339a6d4cab16e56799e.jpeg
{"appId":"wxc3dc87b9605c07ba","nonceStr":"Czde2zbQvJpCLEj5","timestamp":1746009153,"signature":"3ebd82151a451fb90d80db6804dc925805052e25","link":"https:\/\/m.hbtctv.cn\/p\/32582.html","desc":"\u3010\u6218\u75ab\u60c5\u4fc3\u519c\u4e1a\u53d1\u5c55\u246b\u3011\u5434\u91d1\u752b\uff1a\u518d\u751f\u7a3b\u79cd\u51fa\u81f4\u5bcc\u8def","title":"\u3010\u6218\u75ab\u60c5\u4fc3\u519c\u4e1a\u53d1\u5c55\u246b\u3011\u5434\u91d1\u752b\uff1a\u518d\u751f\u7a3b\u79cd\u51fa\u81f4\u5bcc\u8def","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32\/201701\/94099c0255416137eefb651ffce1f97b.png!w300_h300.png","debu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