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杨家村:盘活闲置土地 产业扶贫激发“造血”潜能

04-28 09:15   通城县融媒体中心  

【全媒体记者 胡远】关刀镇杨家村作为通城县6个省定重点贫困村之一,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依托当地高山生态资源,引进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发展村级集体产业的同时,发挥农业特色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为贫困户稳定、持续增收注入强大动力。

走进杨家村中药材基地,只见山脚的田地里,一大片绿色的瓜藤长势良好,连片的搭架绵延在山脚下,生机勃勃,一派绿意盎然。

关刀镇杨家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方金辉:我们合作社的覆盆子、天花粉、黄金基地,建设于2017年3月份,总共投资70余万元,面积200余亩,每年销售20余万元。

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作为杨家村第一个产业扶贫基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党员+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将中药材和该村20余户贫困户挂靠在一起。村支书吴素霞告诉记者,在精准扶贫中,最初需要面对全村山多地少,生活环境非常恶劣,村民以种植业、外出打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落后状况。

关刀镇杨家村村支部书记 吴素霞:杨家村2017年以前,村级集体收入基本为零,没有专业合作社,也没有任何产业,但是(当时)杨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0户331人,如果不发展产业,杨家村的贫困户脱贫将会是很大的问题。

有了产业扶贫的思路,经过市场考察酝酿,村两委决定做活“闲置田地”做文章,引进致富能手方金辉,投资70余万元的中药材基地应运而生,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形式获得收入,今年54岁的李绿圆就是其中之一。

关刀镇杨家村贫困户  李绿圆:一年在家养点猪,种点田,种点地,再在药材基地务工,锄草、摘瓜蒌、一年赚八千元左右,对我们贫困户来说还是可以的。

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今年3月份,村两委积极争取上级资金50万元,投入20余万元开发苗圃种植基地。

关刀镇杨家村村支部书记 吴素霞:面积150余亩,主要种植红叶石楠,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苗圃基地的建设,让54户贫困户也挂靠在一起。部分贫困户,除将自家山地流转给村委会收取租金外,还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

关刀镇杨家村贫困户 李国文:从3月份开始,在村里苗圃基地锄草,150元一天,现在可以赚得千把块钱。

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的0元、2018年的2万元,再到2019年的9.1万元,产业发展给集体经济注入了“造血功能”。此外,杨家村还积极进行老油茶林改造,利用老油茶树无需生长几年、直接采摘的优势,贫困户可直接采摘油茶果获取工资。至此,该村三个产业基地,实现了全村贫困户的全覆盖挂靠。

关刀镇杨家村村支部书记 吴素霞:最高的贫困户年收入可达到1万余元,下一步,杨家村将进一步发展产业,让老百姓持续稳定增收。

(编辑:胡颖 审核:姜岳云)


https://img.cjyun.org.cn/a/10132/202004/181089473baa7d2454f763efa4b93890.jpeg
{"appId":"wxc3dc87b9605c07ba","nonceStr":"kLIjq32bGZee6nBC","timestamp":1746017710,"signature":"bc59ade69583e668967bb1f196807299b4c2cdd2","link":"https:\/\/m.hbtctv.cn\/p\/32438.html","desc":"\u5173\u5200\u9547\u6768\u5bb6\u6751\uff1a\u76d8\u6d3b\u95f2\u7f6e\u571f\u5730\u4ea7\u4e1a\u6276\u8d2b\u6fc0\u53d1\u201c\u9020\u8840\u201d\u6f5c\u80fd","title":"\u901a\u57ce\u53bf\u6768\u5bb6\u6751\uff1a\u76d8\u6d3b\u95f2\u7f6e\u571f\u5730 \u4ea7\u4e1a\u6276\u8d2b\u6fc0\u53d1\u201c\u9020\u8840\u201d\u6f5c\u80fd","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32\/201701\/94099c0255416137eefb651ffce1f97b.png!w300_h300.png","debu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