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促农业发展④】袁华山:追花逐蜜酿造“甜蜜”事业

04-22 10:37   通城县融媒体中心  

【全媒体记者 李索】随着各地农业产业逐步复工复产,关刀镇养蜂专业户袁华山也到了一年养蜂发展的最关键时节,他信心十足,谋划着今年的养蜂产业,决心大干一年,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在通城县关刀镇新建村附近的树林里,一百多个蜂箱整齐地堆放着,这里便是养蜂人袁华山的临时采蜜点。他头戴面网,全副武装,正忙碌着清巢、护脾、保温等蜜蜂春繁期的养护工作。 

今年50岁的袁华山是通城县关刀镇人,13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养蜂。多年来,为了追赶花期,他每隔几个月就要带着这群蜜蜂一次又一次地“搬家”。一年四季,哪儿有花,他和他的蜜蜂就在哪儿安家。因为这份事业,他默默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和放养旅途的寂寞。但看到自己不断壮大的养蜂产业,心里常常像吃了蜂蜜一样,甜滋滋,越干越起劲。

关刀镇养蜂专业户 袁华山:我是从83年开始养蜂的,99年以前只有五六十箱,之后有140箱,每年生产蜂蜜五吨,年收入20多万元。

今年受到疫情影响,袁华山的140箱蜜蜂,因无法及时补充食物,一部分被冻死、饿死,遭遇了不少损失。这些年为不断优化蜜蜂品种,袁华山先后淘汰了老化、低产的本土蜂种,先后投资30余万元,养殖意大利蜜蜂。与本土的中华蜜蜂相比,意大利蜜蜂虽然产蜜量大,但自主生存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也较弱,需要不断转场来保障蜂群繁殖产蜜。

关刀镇养蜂专业户 袁华山:由于疫情,在家一直没有出去,蜜蜂冻死,饿死。往年3月8日就离开通城了,现在解封了,为弥补这个损失,只有到外面多跑几个地方。

袁华山告诉记者,镇里已经帮他办理了健康证、通行证等相关证件。他正在联系车辆,计划这两天启程前往陕西。并将陆续转场甘肃、青海等省,开辟新的放养地,提高蜂蜜品质和产量,争取把疫情损失赶回来,力争蜂蜜产量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打造优质蜂蜜品牌,畅销全国。

(编辑:赖聪 审核:黄争光)

https://img.cjyun.org.cn/a/10132/202004/1476dd7c0708ccc8d46db92bbd1e4eca.jpeg
{"appId":"wxc3dc87b9605c07ba","nonceStr":"8d2iwWr9KYP28scg","timestamp":1746052934,"signature":"cde5bbaabaf8fdded87032b526f6408c4636d659","link":"https:\/\/m.hbtctv.cn\/p\/32323.html","desc":"\u3010\u6218\u75ab\u60c5\u4fc3\u519c\u4e1a\u53d1\u5c55\u2463\u3011\u8881\u534e\u5c71\uff1a\u8ffd\u82b1\u9010\u871c\u917f\u9020\u201c\u751c\u871c\u201d\u4e8b\u4e1a","title":"\u3010\u6218\u75ab\u60c5\u4fc3\u519c\u4e1a\u53d1\u5c55\u2463\u3011\u8881\u534e\u5c71\uff1a\u8ffd\u82b1\u9010\u871c\u917f\u9020\u201c\u751c\u871c\u201d\u4e8b\u4e1a","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32\/201701\/94099c0255416137eefb651ffce1f97b.png!w300_h300.png","debu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