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金璐】11月14日,通城县九宫小学以一场“不打招呼”的综合逃生演练,为校园安全教育交上了一份生动的答卷。这场涵盖火灾逃生、灭火器教学及就餐逃生项目的突击演练,不仅检验了安全培训成效,更凸显了日常安全教育转化为应急本能的重要性。

突击演练,实战检验真功夫
此次演练的最大亮点在于其“突击性”。工作人员严格保密,未提前透露任何信息、准备相关物资,完全依靠日常安全教育所渗透的应急理念来考验师生的临场应变能力。上午9点25分,各岗位人员迅速就位;仅仅5分钟后,模拟火情启动,警报与广播指令同步响起,一场紧张有序的逃生行动就此拉开帷幕。这种“零准备”的实战化模式,摒弃了形式主义的“表演”,真正让师生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直面突发状况,检验自身的应急能力。

师生应变,日常教育显成效
在火灾逃生过程中,师生们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面对突如其来的警报,大家迅速做出反应,有湿纸巾的立刻用湿纸巾捂住口鼻,没有湿纸巾的则拉起衣角进行遮挡,更有学生机智地用水杯泼湿袖口作为防护。这些看似简单却实用的自发动作,正是日常“灵活利用身边物品避险”安全理念的生动体现。班主任按照“班长带队、老师护尾”的方式有序引导,楼梯间责任人不断提示“弯腰、靠右、不拥挤”,整个过程紧张而有序。9点33分起,各班陆续到达集合点并汇报情况,随后消防组还演示并组织了灭火器的实操使用,让师生们进一步掌握了灭火技能。
中午12点,就餐逃生演练展开。首波警报响起,学生们迅速抱头躲在桌底;次波警报后,班主任带领学生有序撤离,并高效清点人数。这一系列动作的熟练完成,充分展示了师生们在日常安全教育下所形成的良好应急习惯。

持续推进,筑牢校园安全壁垒
从学生自发利用身边物品避险的表现可以看出,九宫小学的日常安全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地将安全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应变能力。校方表示,学校将持续以“零准备”实战化演练为抓手,不断强化师生的应急意识,让应急技能成为大家的本能反应。通过这种方式,筑牢校园安全的“铜墙铁壁”,为师生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编辑|周梦珍
一审|祝思思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