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胡淑芬 黎红霞】禾海稻浪,金穗飘香。站在田埂上远眺,满眼皆是沉甸甸的金黄稻穗。大型收割机穿梭田间,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金黄饱满的稻穗被尽数收入机舱,一幅喜人的丰收画卷在田野间铺展。连日来,通城县北港镇沉山村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以前收稻子可不是这个光景。地块零零散散,东一块西一块,收割机干活儿转场麻烦,效率低,很耽误农时。而且机器来回跑,油费也多花不少。”种植大户胡先生对往日的艰辛记忆犹新,他指着眼前成方连片的平坦田块感慨道,“小田改大田后,田埂打通了,地块变大了,机器可以撒开了干,省时、省力又省钱!”

村民口中的巨大变化,源于沉山村坚定不移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沉山村利用秋收后整地的时机,对200亩的土地进行改良提升。在此之前,村里已完成780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任务。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而现代化的服务与管理则是释放土地潜能的“催化剂”。在沉山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全流程社会化服务:科学选种、集中育秧、统一的绿色病虫害防控、科学的田间管理……一系列精准、专业的措施,确保了水稻在整个生长周期都能得到精心照料。

编辑|胡文婷
一审|祝思思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