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葛敏】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更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当前,部分基层单位仍面临会议多、文件多、检查多的“三多”困境,亟待以减文控会、减痕提效、减压赋能为核心,推动基层减负从“表象缓解”向“深层根治”转变,让干部轻装上阵、实干担当。
以“减文控会”为突破,革除形式主义积弊。“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整治文山会海需从制度设计层面建立刚性约束机制。一方面应强化源头管控,建立会议分级审批制度,明确规定非必要会议一律不予批准,推行“无会周”“合并开会”等常态化工作模式,严控会议时长与规模;另一方面需优化文件流转体系,建立文件质量评估机制,对重复性、空洞化文件实行退回重办制度,推动公文从“追求数量”向“注重实效”转变。同时要创新工作部署方式,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线上协同办公,通过视频调度、数据共享平台等方式替代层层传达,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干部少跑会”。
以“减痕提效”为导向,破除过度留痕枷锁。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破除“过度留痕”顽疾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必要工作记录与无效留痕的界限标准,制定基层工作记录正面清单,杜绝将留痕材料数量作为考核依据;其次要整合各类督查检查事项,建立跨部门联合检查机制,实现“一次检查、多维覆盖”,避免重复要求基层提供相同材料;最后要大力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通过系统自动采集、数据互联互通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手工填报表册的工作量,让基层干部从“为痕迹而工作”转向“为实效而奋斗”。
以“减压赋能”为根基,激发担当作为动能。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基层减负的最终目的是释放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创新探索中的失误免责边界,消除基层干部“怕担责、不敢为”的思想顾虑;另一方面要推动管理权限下放和资源下沉,赋予基层更多自主决策空间,确保责权力相匹配。同时要完善基层干部培养锻炼机制,通过专业培训、岗位交流等方式提升履职能力,并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懈”的改革目标。
“减负非减责,松绑为实干”。唯有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拧紧文山会海的“水龙头”、拆掉过度留痕的“花架子”、打通赋能基层的“中梗阻”,方能真正为基层干部解开束缚、注入活力,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干事创业的热土上生根开花。
编辑|周梦珍
一审|祝思思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