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洗碗效应”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10-30 15:43   通城县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张心想】“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洗碗效应”,深刻揭示了干事创业中的一个现实矛盾,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部,因承担任务重、触及矛盾多,工作中出现失误或疏漏的风险相应增大。若对此现象引导不当、评价不公、保护不力,极易挫伤干部积极性,甚至导致“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消极心态蔓延。组织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破解这一难题,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推动形成奋发有为、攻坚克难的生动局面。

深化认识,精准剖析“洗碗效应”的危害根源,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洗碗效应”的产生,源于主客观多重因素。客观上,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探索前行中风险与挑战并存。主观上,部分评价机制存在偏差,有时过于聚焦“是否摔碗”的结果,而忽视“洗碗”的动机、过程与整体贡献;监督问责有时不够精准,未能有效区分探索性失误与任性违规、为公之失与谋私之过。其危害不容小觑,因此,组织部门必须率先树立起重实干、重担当、重实绩的考核评价“指挥棒”,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干部,准确理解和合理宽容改革探索、推动发展中的非主观故意失误,引导干部打消顾虑、愿干敢干。

健全机制,构建激励保护担当作为的制度支撑,让干部轻装上阵。 破解“洗碗效应”,关键在于构建科学规范、务实管用的制度保障体系。要细化精准问责,严格区分工作失误与明知故犯、探索实践与有规不依、为公之失与谋私之过。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无意过失,符合规定条件的应依规依纪依法予以宽容,避免问责简单化、“一刀切”,实现严管与厚爱相结合。要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容错的具体情形、标准和程序,增强可操作性。对在改革创新、化解矛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工作中,虽未达预期或存有失误,但出于公心、尽职尽责、未谋私利的干部,按规定容错免责或减责。同时做好纠错整改工作,帮助干部汲取教训、改进工作。要优化考核评价。突出实绩导向,注重在重大任务、基层一线、关键时刻考察识别干部。综合评判工作基础、努力程度、客观条件和实际成效,对在艰苦岗位、复杂环境中敢于碰硬、实绩突出的干部,在评优表彰、提拔使用上予以倾斜,形成“干预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要强化澄清正名保护。对受到不实举报或诬告陷害的干部,及时查清事实、澄清正名,消除负面影响,打击歪风邪气,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强化担当,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良好生态,激发内生动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干部敢于担当的关键。组织部门要主动履职,积极营造上级为下级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良性环境。要加强思想引导,大力宣传表彰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讲好担当故事。引导干部深刻认识“不担当不作为是最大错误”,正确看待探索中的失误,营造“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氛围。要坚持以上率下,推动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以身作则,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对下级的非原则性失误,要主动帮助分析、承担责任,做坚强后盾。要注重关心关爱,健全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加强政治激励、工作支持、待遇保障和心理关怀。对奋战在艰苦困难地区、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干部,给予更多理解支持,帮助解决后顾之忧。

编辑|周梦珍

一审|祝思思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https://img.cjyun.org/a/10132/202510/a27ebbdd2b28c7008b3c9455c370c5b3.png
{"appId":"wxc3dc87b9605c07ba","nonceStr":"i35fsKAlc3NMkd9V","timestamp":1762369564,"signature":"fe20d3e7562b5f12f4f97c7e5d3f5e6255371e61","link":"https:\/\/m.hbtctv.cn\/p\/105187.html","desc":"\u66f4\u591a\u5185\u5bb9\u8be6\u89c1\u4e91\u4e0a\u901a\u57ce\u5ba2\u6237\u7aef","title":"\u7834\u89e3\u201c\u6d17\u7897\u6548\u5e94\u201d\u6fc0\u52b1\u5e72\u90e8\u65b0\u65f6\u4ee3\u65b0\u62c5\u5f53\u65b0\u4f5c\u4e3a","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32\/201701\/94099c0255416137eefb651ffce1f97b.png!w300_h300.png","debu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