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干部抢着“洗碗”、不怕“摔碗”

10-29 16:19   通城县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黄浩】“洗碗”越多,难免“摔碗”的概率就越大。这个朴素的生活哲理,在如今干部干事创业的实践中同样深刻。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迫切需要广大干部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敢于、善于、敢于去“洗碗”。然而,现实中仍有少数干部存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消极心态,宁愿“不洗碗”,也就“不摔碗”,但求无过,但求平稳。这种“佛系”姿态、“躺平”心态,与新时代新征程的奋进号角格格不入。因此,必须着力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误的浓厚氛围,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真正让干部卸下思想包袱,焕发“抢着洗碗”“不怕摔碗”的担当豪情。

筑牢“想干事”的信念根基,激发“抢着洗碗”的内生动力。“抢着洗碗”,体现的是一种主动作为、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的产生,首先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要持续强化思想淬炼和政治历练,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深刻认识到,“洗碗”是职责所系、价值所在,是服务人民、贡献发展的具体实践。只有“洗的碗”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盘子”才能更加丰盛,人民群众的“餐桌”才能更加丰盈。要大力选树和宣传表彰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让“抢着洗碗”的干部有荣誉、受尊重,形成“见贤思齐”、争先恐后的生动局面。同时,要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愿“洗碗”、能“洗碗”、洗得好“碗”的干部识别出来、使用起来,让“抢着洗碗”者政治上有前途、事业上有舞台,从根本上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

健全“敢干事”的制度保障,消除“怕摔碗”的后顾之忧。“不怕摔碗”,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需要有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作支撑。探索就有可能失误,改革创新本身就伴随着风险。如果对“摔碗”行为一味苛责、动辄追责,必然会挫伤干部“洗碗”的积极性。必须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科学界定容错情形和条件,规范容错认定程序。对于那些在推动发展、改革创新、服务群众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特别是在攻坚克难、担当作为中出现的无意过失,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宽容理解。要坚决为敢于担当、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及时做好澄清正名工作,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绝不能让“洗碗者”流汗又流泪、受累又受气。通过清晰的制度信号,让干部知道“怕”的边界在哪里、“闯”的空间有多大,从而能够放开手脚、心无旁骛地去“洗碗”。

提升“能干事”的能力本领,降低“真摔碗”的潜在风险。鼓励“不怕摔碗”,并非提倡鲁莽蛮干、不计后果。真正的担当是建立在过硬能力本领基础上的。要着力加强干部的专业化培训和实践锻炼,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服务群众所需、围绕防范化解风险,不断提升干部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干部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洗碗中精通洗碗”,通过精准的赋能,使他们掌握更科学的“洗碗”方法,懂得如何拿得更稳、洗得更净、放得更安全,从而有效降低“摔碗”的概率。要完善事前研判、事中监控、事后总结的工作机制,帮助干部在“洗碗”前充分评估风险,在“洗碗”中及时调整纠偏,在“摔碗”后深刻吸取教训、优化工作方式,实现“打一仗、进一步”。

编辑|周梦珍

一审|祝思思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https://img.cjyun.org/a/10132/202510/6869e58b371536f740b902ba48831d0e.png
{"appId":"wxc3dc87b9605c07ba","nonceStr":"k79o4fmGafIHSVk4","timestamp":1762141741,"signature":"fdf1a65b2707a83dd65d7218d120831f772d8c78","link":"https:\/\/m.hbtctv.cn\/p\/105109.html","desc":"\u66f4\u591a\u5185\u5bb9\u8be6\u89c1\u4e91\u4e0a\u901a\u57ce\u5ba2\u6237\u7aef","title":"\u6fc0\u52b1\u5e72\u90e8\u62a2\u7740\u201c\u6d17\u7897\u201d\u3001\u4e0d\u6015\u201c\u6454\u7897\u201d","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32\/201701\/94099c0255416137eefb651ffce1f97b.png!w300_h300.png","debu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