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活油茶林 喜摘致富果——通城油茶产业振兴记

10-28 16:23   通城县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刘建平 李浩】金秋十月,幕阜山区层林尽染,通城县32万亩油茶林迎来丰收季。漫山遍岭的油茶树上,青红相间的果实压弯枝头,农户们穿梭林间采摘搬运,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茶油飘香。

一颗看似普通的油茶果,正悄然撬动一场产业振兴的革命。

荒山掘金:从百亩试验田到万亩产业带

“今年又是丰收年,3000多亩丰产林预计能采收鲜果90万斤!”在塘湖镇阁壁村油茶基地,湖北省阁壁湖绿色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金定武指着连绵的油茶林笑道。1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如今已是国家级油茶示范基地。水泥公路盘旋越过油茶林,直达山顶,果农们正通过轨道运输茶果。

2010年,金定武响应县政府号召返乡创业,投入10多万元开垦百多亩荒山试种油茶。“油茶种植周期长,见效慢,初期压力很大。”他回忆道。为缓解资金压力,他在油茶林中轮种西瓜、黄精等经济作物,“以短养长”盘活土地资源。2016年,油茶林首次挂果收益5万多元,让他看到了希望。

如今,他的种植规模从百亩扩展到1.1万亩,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辐射带动5个乡镇23个村,年收购农户鲜果60万斤,年产茶油3万斤,带动300多人就业。

合作社社员金广富边摘果边说:“以前荒山长杂草,现在变‘绿色银行’,我家一年能多挣2万多元!”

科技赋能:一棵苗的“升级革命”与一滴油的“价值跃迁”

在黄袍山油茶产业园苗圃基地,国家级林草乡土专家胡鹏正俯身检查幼苗长势。“油茶喜光,我们的双网控光装置能智能调节光照强度。”他指着苗床上的两层遮阳网介绍,“太阳烈时盖双层,阴天揭一层,出苗率提高了8%!”

为解决油茶品种适应性难题,园区引进了46个品种反复试验,最终筛选出“长林系列”3个高产耐旱品种。胡鹏拔起一株幼苗解释道:“我们还发明了分级拼床技术,按生长速度分床培育,避免‘弱苗被淘汰’。”两项专利技术使幼苗出圃率提升超5%,成本降低20%。

在加工环节,科技革新同样深刻。黄袍山公司科研带头人杨宏旺在现场演示茶油冷榨工艺:“茶籽先熟化增油分,再低温压榨,不破坏营养成分。”公司19项专利中,“油茶籽脱壳冷榨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使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90%,高于橄榄油。

链式跃升:从“榨油卖油”到“吃干榨净”

一颗油茶果究竟能衍生多少产品?黄袍山产品负责人晏绿金掰着手指细数:“茶籽榨油是高端食用油;茶饼提取茶皂素做化妆品;茶枯提炼清洁剂;茶壳做木糖醇、栲胶;残渣还能当有机肥——真正‘全身都是宝’!”

近年来,通城县持续延链强链:黄袍山公司开发出“本草天香”食用油和“上古之水”洗护系列产品;与广东菁萃生物合作建设茶皂素提取生产线;建成冷链物流与质检中心,实现产品全程可追溯。“手机扫码就能看到这瓶油的生产车间、原料产地,消费者买得放心!”深圳客户刘女士在展厅现场推介。

2023年,通城签约中央财政油茶示范奖补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推进油茶精深加工。

县林业局局长胡斌表示:“未来将开发功能性食用油、保健品、医药辅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产值从‘亿级’向‘十亿级’跨越。”

三产融合:油茶林里的“诗与远方”

丰收季节的马港镇程坳村,油茶花漫山遍野,洁白如雪,游客们采摘油果、品尝农家菜、拍照打卡,欢笑声此起彼伏。

“这里空气好、风景美,周末来放松特别惬意!”武汉来的刘女士和姐妹们在花海中流连忘返。

合作社负责人毛旺龙2011年带领村民垦荒种油茶,如今基地扩至1600亩,年收鲜果35万斤。

他顺势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园,整合农家乐、垂钓园、亲子体验项目,“天天有游客,餐饮有收入!”农庄老板毛岳江笑着补充:“周末根本忙不过来,都要提前订!”

通城县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建成油茶文旅观光带、产学研基地10余个,推出“春赏花、秋摘果”特色线路,年吸引游客超十万人次。

一棵油茶树,真正实现了“以农促旅、以旅兴农”。

政策护航:“六个一”工程瞄准百亿产业

“五年内全县油茶稳产面积达4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县长杨修伟信心满满。这份底气源于系统实施的“六个一”工程:一套规划政策、一批龙头企业、一个科技体系、一个品牌矩阵、一批示范园区、一套联农机制。

政策支持力度空前:整合国土绿化、农村产业融合等项目资金,三年内计划新造油茶林10万亩、改造低产林20万亩;创新“油茶贷”金融产品;组建油茶产业联合党委,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联合党委不仅解决了采收纠纷,还成了技术交流平台!”种植大户刘勇感慨道。

目前,全县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00余家,带动11万农户人均年增收4000元。

塘湖镇望湖村农民夏平江笑着说:“荒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年底分红有股金——咱也享受‘三金待遇’啦!”

未来已来:绿海淌金叩响乡村振兴之门

秋阳下,黄袍山油茶博物馆宛如一艘航母静泊湖畔。

馆内,杨宏旺指着溯源系统屏幕说:“从种植到灌装全程可视化,这就是我们的品质底气。”

馆外,漫山油茶林硕果盈枝,农户们笑着将一筐筐油茶果装车运往加工厂。

从荒山变林海,从榨油到美妆,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通城油茶产业的“裂变史”,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县委书记黄建平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推动油茶与文旅、康养深度融合,让这滴‘黄金油’香飘万家、富泽百姓!”

秋意渐浓,油茶加工厂的机器声响起来,空气中飘出沁人心脾的油香。这片湘鄂赣边区的绿色海洋,正涌动着产业振兴的澎湃浪潮。

编辑|胡文婷

一审|祝思思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https://img.cjyun.org.cn/a/10132/202510/a64e37b3d7a5577ba4cc4bd6eec62613.jpeg
{"appId":"wxc3dc87b9605c07ba","nonceStr":"cU7kZFOc51GuI04q","timestamp":1762059652,"signature":"99856a4b83b6d0ffe4c587a53e597f6887ab1c00","link":"https:\/\/m.hbtctv.cn\/p\/105045.html","desc":"\u66f4\u591a\u5185\u5bb9\u8be6\u89c1\u4e91\u4e0a\u901a\u57ce\u5ba2\u6237\u7aef","title":"\u79cd\u6d3b\u6cb9\u8336\u6797 \u559c\u6458\u81f4\u5bcc\u679c\u2014\u2014\u901a\u57ce\u6cb9\u8336\u4ea7\u4e1a\u632f\u5174\u8bb0","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32\/201701\/94099c0255416137eefb651ffce1f97b.png!w300_h300.png","debu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