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葛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也对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创新机制、强化担当,将党员教育管理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确保党员队伍永葆生机活力,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筑牢“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根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党员教育管理,首在夯实思想根基。全会指出要“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这要求我们必须推动理论学习从“单向灌输”向“实践浸润”转变。要着力构建理论宣传与民生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让党员在参与基层治理、推动政策落地的过程中深化理论认知。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基层实践机制,组织党员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锤炼党性修养,将抽象的理论学习转化为具体的为民服务行动。要创新完善“学思用贯通”的培养体系,使党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把握,真正实现从认知到认同、从认同到践行的升华。
践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行动哲学。“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党员管理必须树立鲜明实干导向。全会部署“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就要求广大党员要在各自岗位上勇挑重担、攻坚克难。要建立健全党员责任落实机制,通过设立明确的工作职责和考核标准,激励党员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发挥带头作用。完善党员履职评价体系,将服务发展大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实际成效作为衡量党员作用发挥的重要指标。要推动建立多层次的能力提升机制,通过专题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增强党员履职能力,确保其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能够切实发挥骨干作用,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
把握“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的时代脉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员教育管理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全会提出“培育未来产业”,这就要求党员教育要善于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平台。要加快推进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覆盖全面、功能完善的数字党建体系,有效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开发具有时代特色、贴近党员需求的课程体系,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建立开放共享的资源整合机制,促进各级党组织之间的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形成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党员教育新格局,不断提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彰显“上下同欲者胜”的团结伟力。“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党员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凝聚奋进力量。全会强调“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党员在基层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完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党员服务网络,把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创新党员作用发挥的载体平台,通过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要健全典型选树和示范引领机制,通过宣传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形成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党员教育管理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挑大梁、走在前、作示范”的奋进姿态,将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径、新方法,为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编辑|周梦珍
一审|祝思思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