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暖”胜“秋冻” “秋膘”非“肥膘” 你的血压管理做对了吗?

10-11 11:18  

10月8日是第28个“全国高血压日”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公布的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

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庞大

且呈年轻化趋势

长期高盐饮食

精神压力大

缺乏运动等因素

都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季节交替时分

我们一起来正确认识高血压

误区1:没症状不用吃药

大多数早期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才有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耳鸣、颈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即使没有症状,持续的高血压也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因此,一旦诊断为高血压,就应积极干预治疗。

误区2:血压正常就停药

高血压是慢性病,大多数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难以根治。研究表明,停药后极易造成血压反弹,血压波动幅度过大会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所以,抗高血压药的作用不仅是降压,还可维持血压平稳,避免更多脏器损伤。

误区3:抗高血压药有依赖性

很多人认为抗高血压药有依赖性,这是不正确的。抗高血压药属于非成瘾性药物。临床上,针对一些因工作紧张、身体劳累或情绪激动而导致的血压升高,也会采用药物治疗,并可依据情况随时停药。但已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就不能随意停药了。虽然药物都有不良反应,但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抗高血压药的不良反应微乎其微,不能因噎废食。

误区4:开始不能用“好药”

抗高血压药非抗菌药,不会出现耐药情况。目前,临床公认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好药”是指长效抗高血压药,即口服一次,降压作用持续24小时,可平稳降压的药物。短效抗高血压药通常只用于突发性血压增高,作用时间短,长期用药易引起血压波动。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高血压药,哪个适合自己,就选哪个。

误区5:血压高要快速降至正常

一般情况下,血压是缓慢升高的,所以降压过程也要平稳。除了高血压急症外,不可快速大幅度降压,以免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情况发生。一般来说,降压的原则是缓慢、平稳、持久和适度。

误区6:用单次血压判断高血压

很多人去医院体检,测量血压高,就以为自己患上了高血压,回家自己量反而正常了,这就是“白大衣高血压”,因见到医生紧张而引起。其实,判断是否患上高血压,不能以在门诊或家里偶尔测得一两次血压偏高为准,正确的做法是连续测量非同日的3次血压值,若均高于140/90mmHg,才判断为高血压。提倡家庭自测血压,但自测血压也不要过于频繁,这样会加重焦虑情绪,反而容易使血压不稳定。

误区7:频繁更换药物

选择一组适当、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并不容易,需要长时间观察和验证。只要能保持血压稳定不波动,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就应坚持服用。

误区8:跟着别人经验擅自用药

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有很多分型,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基础疾病都不相同,照搬他人经验,跟风吃药很容易产生用药安全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根据处方用药。

误区9:保健品也能降压

很多老年人迷信广告宣传,认为保健品也能降压,吃药跟着广告走。实际上,保健品的降压功效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盲目使用只会延误治疗。

误区10: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除了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高血压急症需要静脉输液用药外,一般的高血压应选择长期口服药物治疗,不需要输液。

误区11:血压越低越好

血压是保持身体器官灌注的动力来源,血压短时间内降得很低,超过自我调控能力限值后,将会降低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导致脑血栓。

误区12:不用定期到医院检查

服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即使血压稳定,也应定期到医院复诊,观察药物是否产生不良反应,以及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是否产生不良影响或药量是否相对不足。

  减少钠盐摄入

钠盐摄入过多与高血压、心血管病风险增高密切相关。研究显示,每人每日摄盐量减少1g,血压下降约1.2mmHg。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建议使用低钠富钾替代盐;注意隐性盐的摄入(咸菜、鸡精、酱油等)。掌握一天盐的摄入,来试试用“啤酒瓶盖”来量盐↓

  控制体重和腰围

体重和腰围超标都可导致血压升高。研究显示,每减重10kg,血压下降5~20mmHg。建议控制体重和腰围在正常范围(BMI<24kg/㎡,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合理膳食

健康饮食有助于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日常饮食应坚持食物摄入多样、合理搭配,增加富含钾和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摄入,增加全谷物、豆类等粗杂粮及优质蛋白质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少吃甜食及含糖饮品。

  规律运动

运动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血压。研究显示,长期坚持中等强度运动可使血压下降5~7mmHg。建议根据自身条件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每次至少30分钟,每周5~7次。同时可以适当进行抗阻(肌肉力量)训练、柔韧性拉伸训练等。

  戒烟戒酒

吸烟(包括电子烟)、饮酒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高血压患者戒烟、戒酒,避免被动吸烟。

  心理平衡

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使血压升高。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充足睡眠

健康的睡眠可使血压降低。建议成年人保持规律作息,改善睡眠障碍,每晚睡眠时间7~9小时。

面对高血压

改变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从小目标开始

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

规律运动

保持良好心态

一起筑起坚实的健康防线

来源:央视新闻

https://img.cjyun.org.cn/a/10132/202510/47a1c7cfc042ee6adfdfb1d85b9450f6.jpeg
{"appId":"wxc3dc87b9605c07ba","nonceStr":"dDmJQ2X0t9b62aTX","timestamp":1760767493,"signature":"2125ac25a5a611659d766ec8007bedc35ac3b534","link":"https:\/\/m.hbtctv.cn\/p\/104193.html","desc":"\u201c\u79cb\u6696\u201d\u80dc\u201c\u79cb\u51bb\u201d\u201c\u79cb\u8198\u201d\u975e\u201c\u80a5\u8198\u201d\u4f60\u7684\u8840\u538b\u7ba1\u7406\u505a\u5bf9\u4e86\u5417\uff1f","title":"\u201c\u79cb\u6696\u201d\u80dc\u201c\u79cb\u51bb\u201d \u201c\u79cb\u8198\u201d\u975e\u201c\u80a5\u8198\u201d \u4f60\u7684\u8840\u538b\u7ba1\u7406\u505a\u5bf9\u4e86\u5417\uff1f ","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32\/201701\/94099c0255416137eefb651ffce1f97b.png!w300_h300.png","debu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