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卢文浩】作为湖北省重点交通工程,353国道通城境段改扩建工程承载着通城人民的热切期盼。眼下,这条贯穿县域东西的交通大动脉正全速推进。
10月6日,在353国道通城境段扩建工程施工现场,机器轰鸣,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水稳摊铺机正将水泥稳定材料铺设到路基上,工人们正在各个作业面上紧张施工,抢抓建设进度,奏响建设进行曲。
353国道通城境段扩建工程项目生产经理 陈杰:项目进度符合预期,控制性工程隽水河大桥于2024年年底完工。现在路基、涵洞防护等工程均已完成90%以上,水稳层也完成了80%左右,道路整体形象已经显现。下一个重要节点就是在本月启动沥青摊铺工作,我们有信心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353国道是通城的重要交通干线,承担着县域内部出行、对外出行和区域过境交通等多种功能。原来为宽12米的二级公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量的不断增长,面临设施老化、交通拥堵等问题,特别是逢年过节,沿线乡镇拥堵不堪,急需升级改造。
为满足沿线群众高品质的生活需求,通城县提前谋划该项目。改扩建工程于2023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0亿元,起于麦市镇,止于通城县与湖南省临湘市交界处。项目全长约45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33m,新建桥梁12座、涵洞104道。采取“新建+扩建”模式,其中新建34公里,改扩建11公里,串联武深高速等高速公路,形成立体交通网络。
353国道通城境段扩建工程项目总工 陈东湘:建设中我们主要克服了两大难题:一是沿线水塘多、软基处理材料紧缺,影响了路基进度,经指挥部多次协调才保障了供应;第二,征地阻力较大,县政府依法依规制定补偿和安置方案,为我们扫清了施工障碍,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各方的鼎力支持。
项目还创新采用“建养一体化”施工总承包模式,把施工团队和项目的长期维护“绑”在了一起,从根本上确保了工程耐久性,运用机制保障项目长远质量。
353国道通城境段扩建工程项目总工 陈东湘:如果质量不过关,后期的养护成本会很高。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提升技术水平,筑牢质量标准化体系。同时,积极携手业界为“建养一体化”项目共探新思路、新方法。
随着工程稳步推进,一条贯通湘鄂赣、辐射通城县全域的“黄金走廊”逐渐成形。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咸岳九小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成为通城乡村振兴的“硬支撑”和“加速器”。
编辑|周梦珍
一审|熊 皓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