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桂书院】一块古石碑上藏着的秘密

09-26 13:06  

一块古石碑上藏着的秘密

一块古石碑在通城现身了。

8月6日,黄恒从西门巷工地上经过,看见一块石碑被扔在路旁。这位文史专家有着与旁人不一般的嗅觉,他见石碑很有一些岁月,就特意停下来查看。走近一看,发现原来是一块民国初年的石碑,他顿时觉得这块石碑没那么简单,不能就这么当作废料遗弃掉,可放眼望去,工地空无一人,自己又要出去办事,只好把消息发给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秘书长。黎志星没有怠慢,立即打电话给一个单位,可那个单位可能以为一块麻石墓碑价值不大,没有积极回应。他马上又把消息发给县收藏协会顾问冯俊。其时,冯俊正在神农架避暑,就嘱托收藏协会的杨副会长去收购回来。杨志文来到工地,找到工地负责人,工地负责人不卖,说是想运回老家,老杨说:“这是在通城发现的文物,放在通城才有意义。我今天来了,你就不能运走了。何况我又不是白要你留下,还是要给你一个工钱的。”见老杨理直气壮,工地负责人就把石碑卖给了他。

这块石碑一现身,就立即引起了通城文史爱好者的关注。冯俊一马当先,首开先河,率先发出《川湘鄂军阀大混战,混成旅石碑现通城》一文,对其背景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这块石碑是通城普通的麻石,高88cm,宽33cm,厚15cm,正面分左中右竖排刻有三行文字。中间上面的字较清晰,是中央第二混成旅一团二营六连,下面的字就不是很清楚了。接着好像是一个八字,下面一个字很难辨认,像一个“目”字,再下面是一个兵字,兵下面是一个鲁字,下面像是一个侧字,最后一个字很像是一个礼字。估计立的是一个叫鲁侧礼的人,是一个什么八“目”之类的兵。右侧的字迹不清晰,据黄恒仔细辨认,估计是“河南许昌县人”几个字。左侧的字迹清晰无误,是“民国十年八月一日立”。

民国十年,又把我们拉回民国初年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人民推翻了千年帝制,迎来了历史上首个民主共和国时期,中国前途可谓是一派光明。可袁世凯利令智昏,非要过一把皇帝瘾,把一个好好的民国时代弄得乌烟瘴气。袁一死,各个军事寡头就各显神通,民国顿时进入群魔乱舞时期。1916年,王占元在袁世凯死后占据湖北,被当时的北洋政府任命为湖北督军兼民政长,开始掌控湖北的军政大权。王在任时期,把湖北当成了自家的私家地,把湖北人民当作自己的家奴,肆无忌惮,克扣军饷,横征暴敛,随心所欲,无法无天,闹得天怒人怨。

1921年春天,长沙街头来了一批特殊的湖北客人。原来湖北人民苦于北洋军阀的虐政,他们一面向北京政府请愿撤除王占元职务,一边推举蒋作宾、孔庚、李书城到湖南请兵“援鄂”,驱除王占元。北洋政府没有答应湖北人的请求,而湖南人却接受了湖北人的要求。7月20日,湘军赵恒惕在川军及吴佩孚前任副官葛豪的鼓动下决定出兵“援鄂”,赵自任“援鄂自治军”总司令,兵分三路杀向湖北,其右路由平江出通城、崇阳。21日,得知消息的王占元大惊失色,迅速排兵布阵,决定派孙传芳为中路前敌总指挥,在蒲圻设立司令部,在羊楼司、蒲圻、咸宁建立三条防线,派刘跃龙为左翼司令防守崇阳、通城。当天他还电请吴佩孚派兵救援。吴佩孚虽与王占元同属直系军阀,但与王面和心不和,早就对王不满,存有取而代之的想法。这次表面答应,但出兵迟缓。王政权被湘军推翻后,又迅速挥兵而至,驱逐入川,派部下萧耀南任湖北督军,把湖北妥妥地拿捏在自己的手中,当然这是后话,这也是江湖上所传的吴佩孚的“援鄂不援王”的故事。得不到援兵,王只好硬着头皮应战。7月29日,湘军大举进攻,右路军叶开鑫部由南江桥进攻九岭,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记载,其部于8月2日占领通城县城。8月6日,王占元接到前线战败消息,就通电宣布辞去湖北省督军的职务。

这块石碑上立碑的时间是8月1日,说明碑上被纪念的人应该不是当日战死的,因为刻石碑需要一定的时间,估计是与湘军在九岭交手而失手。为什么仅发现一块石碑?有两种可能,一是该士兵作战勇敢,多立战功,或在九岭战斗中有过人表现,所以就立了他一人的碑;二是当时立有墓碑群,其他的都在“文革”中受到破坏或在后来被拿去修了河堤。

碑上所刻的是中央第二混成旅,据《湖北省志·军事》记载,当时刘跃龙正是直系中央第二混成旅旅长,其部于8月4日败退通城县城,在时间上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的记载略有不同。无论如何,这块石碑雄辩地说明了一个重要历史现实:通城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军阀混战期间的鄂湘之战很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通城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后来的北伐战争也说明了这一点,叶挺将军就是从湖南攻占通城,在通城部署作战计划,一举攻克汀泗桥而夺取北伐胜利的。后来抗日战争时期的长沙会战更是说明了这一点,其时,通城成了敌我反复争夺之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其时通城是长沙会战的桥头堡。其实,清时的曾国藩很早就认识到通城的战略重要性,他说:“欲保长沙,先保九岭。”此言不虚!

说明:1、主要参考书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北洋军阀趣话》《湖北省志.军事》《中华民国史 人物传》

2、此文受到了冯俊同志及陈良心教授的启发,得到了黄恒同志的大力支持。

https://img.cjyun.org/a/10132/202509/55a30310705dcac0cf6ecd7fb9830c0b.jpg
{"appId":"wxc3dc87b9605c07ba","nonceStr":"X4LOZNMaoc7JCBVR","timestamp":1759114719,"signature":"e27a1a960b3ada797c54e2a6d7413dee0c3efd6b","link":"https:\/\/m.hbtctv.cn\/p\/103584.html","desc":"\u66f4\u591a\u5185\u5bb9\u8be6\u89c1\u4e91\u4e0a\u901a\u57ce\u5ba2\u6237\u7aef","title":"\u3010\u4f10\u6842\u4e66\u9662\u3011\u4e00\u5757\u53e4\u77f3\u7891\u4e0a\u85cf\u7740\u7684\u79d8\u5bc6","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32\/201701\/94099c0255416137eefb651ffce1f97b.png!w300_h300.png","debu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