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建平 易玲】开沟器精准切入茶沟,肥料随即均匀施入沟底,覆土圆盘迅速回填压实……2025年9月25日,在薄雾笼罩的通城县锦山基地茶场,一台多功能茶园管理机正轰鸣作业。驾驶员廖宗明娴熟操作,机器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覆土三道工序,整个过程连贯流畅、精准高效,一气呵成。前来观摩的百多名茶企业主,拍手叫绝。
据测算,该机组每小时可高效管理茶园两亩,以现代农机科技显著提升了茶园冬春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为茶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随着通城县茶产业科普工作的深入推进与科技元素的持续融入,这片绿色产业正焕发新生机,成为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亮丽名片。
茶叶产业作为通城特色优势产业,正迎来科技创新驱动的提质增效新阶段。今年以来,锦山茶场围绕“科技兴茶、科普惠民”目标,持续强化产业科技支撑:成功组建专家工作站,为茶叶全产业链提供技术保障;积极推进特色产业科普基地申报,搭建知识共享平台;完成180亩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与120亩老茶园台刈改造,夯实优质产能基础。
当地茶叶协会同步发力,多维度推动产业升级。在基地建设方面,引导茶农发展无性系良种,改造低效茶园,夯实品质根基;在技术升级上,重点推广加工设备更新,提升名优茶品质稳定性与市场竞争力;积极挖掘夏秋茶资源潜力,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延长产业周期,双狮茶业、霞光茶业等企业示范作用显著。
面对劳动力紧张等挑战,协会创新服务模式,组建机械采茶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采茶效率。同时坚持“走出去”战略,组织赴湖南平江、安化等先进产区交流,借鉴成功经验。此外,通过创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平台,深化产学研融合,为产业注入智力支持。
通城茶企将紧扣科普月主题,持续强化科技普及培训、深化产业服务、加强品牌建设,凝聚各方力量,推动茶产业在科技赋能下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编辑|周梦珍
一审|祝思思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