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高欣】“吴某为帮助他人完成揽储任务,将学校代收款由活期转存定期,周期7天,获取利息的行为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犯罪?应综合考虑其主观上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客观上是否将公款置于个人控制、支配下,让公款处于风险之中。”近日,通城县纪委监委联审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围绕有关人员违纪违法行为定性处理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如何解决传统审理模式中力量薄弱、专业局限、人才培养滞后等问题?该县纪委监委坚持系统思维、加强整体谋划,坚持以审理为引领,创建“提前介入引导取证-同步审查把控质量-事后复盘完善机制”的立体化“审立方”联审体系,通过日常联审、主辅联审、机动联审等方式,打造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监督体系,全面提升审查调查工作质效,推动案件审理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
“我们成立联审办公室,对案件承办部门呈报的违纪违法案件开展分析研判,并根据案件类型、复杂程度,指定专人进行‘一对一’跟案指导,对重大问题取证方向同步研判、对质量风险同步预警,将案件审理从‘后端检验工序’上升为‘全过程质量控制中枢’。”该县纪委监委审理室负责人说道。
具体实践中,由联审办公室指定协作片区联审员加强与案件承办部门的沟通对接,在问题线索核实初期,提前介入开展日常联审,针对被审查调查人主体身份等情况,提示证据收集、程序办理、重大疑难复杂问题定性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把问题和分歧靠前解决。案件移送审理后,根据案件难易程度、类型特点等情况,因案施策成立联审小组进行主辅联审,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从事实认定、证据采信、定性处理、程序合规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讨论,形成共识,反馈并指导案件承办部门拾遗补缺,排除案件质量隐患。案件审结后,联合案件承办部门开展复盘,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分析问题和不足,开展立行立改,着力形成“联审-反馈-整改-提升”的良性循坏。今年来,全县审结案件349件、处分365人,同比分别增长153%、121.2%。
“该案件在行为定性中条规引用、表述不规范,应用条规不准确……”日前,该县纪委监委第四协作区成员李思在审理某起案件后,现场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提出整改意见。
对已办结案件开展质量评查,是保障和提高案件质量的重要抓手。该县纪委监委实行案件“自查-评查-整改-提升”闭环管理,对案组自查、集中评查发现问题,分类建立整改台账,每季度召开案件质量专题会,通报整改情况,提出改进措施。今年来,该县纪委监委已组织开展评查2批次,评查案件92件,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51个。
同时,为全面提高基层案件审理力量,该县纪委监委择优选定多名具有法学专业背景或司法工作经历的干部,成立“潮汐”审理队伍,在案件审理业务高峰期采取“5+2”“白+黑”工作模式开展机动联审,及时化解积压案件。
队伍专业化是提升案件审理质效的关键支撑。该县纪委监委聚焦“提能力”“激活力”“增动力”,运用“集中学、个人讲、相互研”等方式,依托专题培训班、业务大讲坛等平台,深入开展案件审理工作实务全覆盖培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案件审理智能辅助系统,自动识别案件的关键信息和潜在风险点,为联审人员提供参考。同时,建立考核指标及正向激励体系,客观评价联审人员的工作表现,及时表彰奖励、推荐使用优秀联审人员和集体,根据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原则安排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
“我们将继续坚守‘政治之审’根本定位,健全完善基层审理机制,加强和改进案件质量评查,不断提升案件审理工作‘三化’水平,以‘审理之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编辑|胡文婷
一审|熊 皓
二审|黎赛明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