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宁台 吕航 王莹 通城台 皮江星 黎赛明】在通城县一个安静的小区里,95岁的孙维芝谈起70多年前的往事,眼睛里瞬间有了光彩。这位曾参加抗战的老人,用青春见证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
1930年出生于河北大城县的孙维芝,童年是在炮火中度过的。15岁那年,看着日军铁蹄践踏家乡,她主动找到村党支部,"我年轻,我能组织姐妹们做点事!"就这样,她成了村妇救会最年轻的主任。

抗战老兵 孙维芝:发动全村的嫂子们,我当时组织了二三十人,利用唱歌、扭秧歌。通过妇女宣传抗日,通过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自由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歌声之外,是鲜为人知的危险。作为妇救会主任,孙维芝还承担着侦查情报的地下工作。

抗战老兵 孙维芝:我那个时候很小,也不懂事也不怕事。那个时候日本人住在县城里面,有时候出来祸害老百姓,到哪个村去不是杀人就是放火,强奸妇女。所以我在这个县城里面去摸点情况。
有一次,孙维芝发现县城据点的日军换了岗哨时间,正准备传递消息时被汉奸盯上。
抗战老兵 孙维芝:他站岗搜我身,本来那天我进去有个很重要的任务,结果一下子把我拦住就搜。首先把筐子一搜没搜到,因为那时候我有枪。他就搜身,我一看情况不好我就喊起来,耍流氓啊耍流氓,然后行人都拢过来了,进城的人也多,参合的人一多我就进去了。
1945年8月,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时,孙维芝正带着妇女们做军鞋。她至今记得那天的场景,村民们敲着破锣、举着火把,在夜色里喊着“胜利了”,火光映着每个人脸上的泪。
抗战老兵 孙维芝:老百姓欢天喜地,我就出去在街上喊日本人投降了,日本人投降了。我一喊满街的人蹦的蹦跳的跳。
1952年,孙维芝追随参军的丈夫南下,来到通城县。从华北平原到江南水乡,她脱下粗布褂子,穿上工装,在县纺织厂当起了车间主任。孙维芝常对晚辈说,别忘了解放前的苦,更别忘那些为好日子牺牲的人。
抗战老兵 孙维芝:比起那些跟日本人打起来不要命的那我差的远了。组织上这样关怀我我心中有愧。我没有好大贡献。

编辑|周梦珍
一审|熊 皓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