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竞成】通城县大坪乡境内分布着7座中小型水库和多条河流,历史上洪涝干旱灾害频发。面对2025年复杂气候形势,大坪乡坚持“防在前、抗在早”,以“人防+技防”“防汛+抗旱”双线作战模式,全力保障6.7万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4万多亩农田生产稳定。
防汛:织密“三维防控网”
大坪乡构建“监测预警、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全链条防御体系。一方面,依托“技术员+网格员+巡查员”队伍,对7座重点水库开展拉网式排查,运用无人机巡航坝体、智能传感器监测沉降数据,累计发现并整改防汛通道堵塞、坝体渗漏等隐患9处。另一方面,严格落实“三提前”转移机制——提前下沉干部、提前转移老弱妇幼、提前清空危险区域。全乡23个村(社区)均成立了应急抢险队伍并设有应急避险点,储备编织袋3000条、救生设备50套。
抗旱:激活“水利微循环”
针对夏季持续高温,大坪乡多管齐下破解用水难题。水利部门联合城发集团,为沙口村、墨烟村等干旱重点区域调配抽水设备20台套,铺设输水管道3000余米,灌溉农田2000余亩。同时启动“清渠活水”行动,组织干群清理河道淤泥12吨,修复漏水水井5口,保障2000余人饮水安全。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防汛大脑”
大坪乡积极探索数字化治理,在药姑山等复杂地形区域部署16套智能监测设备,实时回传水位、雨量、山体位移等数据。通过“智慧水库”平台,实现全乡水库水位超警自动报警,结合“村村通”广播和微信群,预警信息传递效率提升70%。
干群同心:凝聚“联防共同体”
“防汛抗旱不是政府‘独角戏’,而是全民‘大合唱’。”大坪乡大力推行“党员包户”责任制,定期上门宣传防灾知识。在抗旱一线,村干部们带领群众昼夜轮班抽水;在防汛现场,党员志愿者们主动担任“义务巡查员”,及时排查隐患并上报处置。正如沙口村村民吴大爷所说:“看到干部们在雨里守水库、在田里修水渠,我们打心底里放心!”
当前,大坪乡正以“隐患动态清零”为目标,持续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和节水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守护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编辑|周梦珍
一审|周梦珍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