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槌敲碎枷锁 课堂点亮新生丨通城县石南镇司法所社区矫正教育

08-27 12:01   通城县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胡水】8月26日,通城县石南镇司法所会议室里气氛严肃而专注,十余位社区矫正对象围坐长桌,跟随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讲解,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法律要点。这场以“守规知法,踏实前行”为主题的集中教育学习活动,正通过法规解读与思想引导,助力矫正对象校准人生航向。

法治案例开篇,叩问“自由与边界”

活动伊始,司法所工作人员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与真实案例深度结合:从“社区矫正对象擅自跨区务工被收监”的警示,到“按时汇报、积极改造获减刑”的正向范例,层层剖析“权利与义务共生”的法理逻辑。

“以为‘偷偷找活干’是赚机会,没想到踩了法律红线!”听完案例分析,一名年轻矫正对象坦言。工作人员趁热打铁,阐释社区矫正的监管边界:“自由的前提是守法,改造的核心是认罪悔罪——这既是约束,更是帮大家重新站起的支撑。”

互动答疑升温,疏通改造“堵点”

“请假去外地,流程咋走?”“社区矫正期间能考职业资格证吗?”……教育环节后,矫正对象们不再沉默,接连抛出“生活实操类疑问”。司法所工作人员逐一拆解政策:从请假审批规范到就业帮扶通道,从心理辅导资源到公益劳动安排,把“纸面规定”转化为“可操作指引”。

“原来司法所不是‘盯着我犯错’,是真帮我解决难处!”一位矫正对象的感慨,折射出教育活动的深层效果,当“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求解”,改造的内生动力悄然萌发。

常态机制护航,铺就“回归路”

此次集中教育,是石南镇司法所“月度必修课+个性化辅导”矫正体系的缩影。通过“法治教育筑牢底线、思想疏导打开心结、政策答疑消除顾虑”三位一体模式,既夯实法律认知,更破解矫正对象的“思想疙瘩”与“生活难题”。

编辑|周梦珍

一审|周梦珍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https://img.cjyun.org/a/10132/202508/fae2980bba63ab5da225bf1a513c6fa5.png
{"appId":"wxc3dc87b9605c07ba","nonceStr":"vM5WujVy3EqaV8M1","timestamp":1756840054,"signature":"3a4866b654d1952200547366663a373f0b54f3a9","link":"https:\/\/m.hbtctv.cn\/p\/101836.html","desc":"\u66f4\u591a\u5185\u5bb9\u8be6\u89c1\u4e91\u4e0a\u901a\u57ce\u5ba2\u6237\u7aef","title":"\u6cd5\u69cc\u6572\u788e\u67b7\u9501 \u8bfe\u5802\u70b9\u4eae\u65b0\u751f\u4e28\u901a\u57ce\u53bf\u77f3\u5357\u9547\u53f8\u6cd5\u6240\u793e\u533a\u77eb\u6b63\u6559\u80b2","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32\/201701\/94099c0255416137eefb651ffce1f97b.png!w300_h300.png","debu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