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罗彪 郑森林】“功以才成,业由才广”。8月14日,在通城县人才家园一场以“科技引领・创享未来”为主题的项目路演中,7个优质项目登台亮相,10余家创投机构现场签约,80余名各界代表共赴这场创新之约……这生动一幕,正是通城县深耕人才工作、以人才赋能发展的生活缩影。通城县始终把人才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深耕细作“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各环节,让各类人才在通城这片热土上各展其长,一场“贤才返乡·智汇通城”的生动实践正不断书写新篇。
筑巢引凤,让创新活力“落地生金”
“路演不仅是展示的舞台,更是项目与产业对接的纽带。”正如一位参与路演的企业家所说,通城县始终聚焦人才干事创业需求,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人才价值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全县已建成企业技术中心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49家、众创空间5家,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此次路演的7个项目,均紧扣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其中2个项目已与当地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预计投产后可带动产值增长3亿元,带动就业300余人。通城县将继续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路演等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创投机构深度参与,为人才项目提供技术指导、融资对接等全链条服务,让人才的创新智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精准引育,让人才活水“奔流不息”
从“走出去”广揽贤才到“请进来”共育良才,通城县不断拓宽人才引育渠道,让人才“活水”持续滋养发展土壤。在“走出去”方面,今年组织重点企业及单位赴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专场招聘3场,引进急需急缺人才50余名;在长三角地区设立驻外人才工作站,组建京津冀、粤港澳、江浙沪3大驻外招商专班,推动“双招双引”常态化开展。在“本土化”培育方面,深入挖掘本土“能工巧匠”“产业骨干”,通过“师带徒”“技能比武”等方式培育实用型人才1100余名;依托职业院校和企业实训基地,开展技能培训23场,培训产业工人1000余人次,让“土专家”“田秀才”成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的生力军。
暖心留才,让人才隽邑“双向奔赴”
“来到通城,不仅感受到了发展的活力,更体会到了家的温暖。”这是许多来通城发展人才的共同感受。通城县坚持以“暖心服务”筑牢“留才根基”,构建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今年来追加投资300余万元启动人才家园二期建设,建成后全县人才公寓将达348套,均实现“拎包入住”;预计为100余名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生活补贴、购房补贴共计200余万元,切实减轻人才生活负担。在情感关怀上,通过举办青年人才联谊、节日慰问等活动6场,搭建人才交流平台,让人才在通城找到归属感。从“纸上”政策到“地上”服务,通城县用细节彰显温度,让人才能够安心扎根、舒心创业。
如今的通城,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广揽英才,以沃土育林的匠心成就人才。随着人才生态的持续优化,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选择扎根这片热土,用智慧与汗水浇灌发展之花。未来,通城县将继续以人才为笔、以实干为墨,在加快打造绿色高端区域性制造业强县的画卷上续写“人才兴则通城兴”的崭新篇章,让人才与城市共谱华章。
编辑|周梦珍
一审|周梦珍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