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将家风建设转化为凝聚通城加快建成支点的强大动力,通城县文明办联合通城县妇联开展了2025年“传承好家风·聚力建支点”万户家庭讲家风故事活动,现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宣传。

作品名称:《家风如树,静默生长》
作者:李思言(通城县隽水小学)

家风如树,静默生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隽水小学二(8)班的李思言。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家风如树,静默生长》。
我的家庭很普通,但代代相传的家风给了我宝贵的精神财富。清晨五点的闹钟永远属于爷爷奶奶,他们轻手轻脚备好早餐,骑车送我和哥哥上学。爷爷的口袋里总揣着热包子,眼睛像雷达般锁定我们的教室。一千多个清晨过去,他的白发已漫上鬓角,却用行动教会我:守时是对时间的尊重,更是对承诺的坚守。
爷爷奶奶的朴实像春天的细雨,无声浸润着我的心田。他们打理的小菜园里,每一棵青菜都长得精神抖擞。“做人要像种菜,脚踏实地才不怕风雨”,爷爷的话让我在考试时从不动歪心思,遇到难题就反复琢磨。当我把全优成绩单捧回家时,奶奶摸着我的头说:“好孩子,真实的本事才经得起晒。”
爸爸妈妈的相处之道是家中流动的暖阳。他们从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遇到事情总会轻声商量。妈妈是从贵州远嫁到湖北,每逢春节,在哪里过年便是我们一家人最为关心的问题。妈妈提议轮流返乡,爸爸则规划折中方案,贵州红酸汤的浓香与湖北舞龙灯的锣鼓,在全家人围坐商讨中交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领悟到了和睦不是没有矛盾,而是用理解化解矛盾。
父母学历不高,却以独特方式塑造着我们的成长。“做好自己”的家训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他们用民主沟通构筑的家庭环境,教会我独立思考与包容处世。当我困惑于同龄人的比较时,父亲总说:“每棵树都有自己的年轮,何必追着别人的影子跑。”
如今,爷爷的守时在我血液里化作责任感,奶奶的朴实沉淀成诚信的基石,父母的尊重与包容让我学会在矛盾中搭桥。这些看不见的家风,早已在我心里长成枝繁叶茂的树——爷爷教的责任是深埋的根,奶奶给的善良是青翠的叶,父母传的智慧是舒展的干。
这就是我的家风故事,没有鎏金溢彩的传奇,只有春种秋收的坚持。它教会我在快节奏的时代里,用老辈人的方式慢慢扎根,静静生长。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
来源:巾帼通城
编辑|李悟鑫
一审|胡文婷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