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弃,1955年生,湖北通城人。曾是湖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会员,广西瑶学会理事,曾任咸宁市作协副主席,通城县作协顾问,通城古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已出版个人诗文集6部、长篇小说《千家峒祭》《商山四皓之一 吴实》,主编文学文化类书籍20余部,在国内外,20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文1500多篇/首。
手捧苏醒新作长篇小说《八百歌》,我的心沉重得直往下坠;又像有一股寒风,突然改变了周身的炎热。我镇定情绪,思想在弥漫的岁月烟尘里,陪同作者检索起历史来。
那是一个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苍茫在幕阜山一角的通城县,二百二、三十个洗脚上岸不久的泥腿子,为了保家卫国,勇敢地走上了淞沪战场前线。战役最后,他们奉命退守在四行仓库,孤军奋战于群魔之中,成为震惊中外的八百壮士,成为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标志。
时光荏苒,壮士已矣!在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为抗战献出了鲜血和生命的英雄,又在世人的缅怀和赞颂里,活生生地走到了前台。通城人更是把生养于地域上的八百壮士,作为保家卫国的标签,引以为傲。可这些通城籍壮士,除了一些支离破碎的传说,就没再有反映他们在国难之际,如何勇敢地站出来,慷慨地为国赴死的系统文字资料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遗憾。时光走到今天,遗憾幸运地遇上了苏醒。
苏醒是广西人的后代。他的父亲被国民党军抓壮丁后,大义地掉转枪口,参加了人民的解放战争,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打美国鬼子。其父把对祖国和朝鲜人民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化作一颗颗愤怒的子弹,压进枪膛,先后狙杀了二十多个敌人,战争结束,转业到通城县工作,养育了苏醒。或许是红色基因的承续,或许是对历史缺憾的耿耿于怀,苏醒在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的作用下,一头扎进了八百壮士的心灵寻找和故事发掘里。组装成了一幅幅具象的立体画面,塑造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壮士,鲜活在那个保家卫国的壮烈时代!
八百壮士实际上是一个只有四百来人的加强营。三个步兵连,各一百二十多人;一个机枪连三十多人;团附谢晋元指挥所及后勤人员等。其中两个步兵连,是由通城县保安团两个中队整体填充进入国军系列的。淞沪抗战结束后的十多天里,世界国联大会就要召开。为了让淞沪抗敌的枪声,响到那天的会场上,引起大会的重视,这个加强营就孤独地留在了松江战场,留在了魔鬼的包围圈里,留下了一场举世瞩目的抗敌战斗。
几千年的旧中国,千千万万甘心认命的穷苦人,低头忍受着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唯愿一家人能活下来。不屈人们的这起义和那造反,绝大多数都成为了一滩滩的黑血,无情地结痂在发黄的历史册页上。即使有成功的,对穷人们来说,也是换汤不换药顶替了上届统治者。是共产党诞生后,独具一格的先进思想和政治主张,代表了天下绝大多数人们的愿意,才为古老的中国历史,铺陈了一地新的曙光;才让穷人认识了怎样改变自己的命运。八百壮士中的杰出代表桂山佑的思想成长,绝望中的希望,不正是受了共产党员袁启明的影响么?!
抬起了头的穷人,自然有了广阔而新鲜的视野,对人生也有了新的认识和设置。在四行仓库鏖战中,墙壁即将被鬼子爆破,打开缺口的关键时刻,敢死队员田际猛突然想起,朋友们曾讲述的共产党人刘永康,为国为民大义赴死,被人们交口称赞和虔诚祭拜的场景。他果敢地抱着一大束手榴弹,大无畏地从楼上窗口跳到楼下的鬼子堆里,与鬼子们同归于尽。田际猛保全了阵地的安全,以其气壮山河的举止,永远定格在了历史的眼光中。
磨砺出强者,国难化家仇。祖辈结了怨恨的桂山佑和林振华,当直面践踏蹂躏祖国的日本鬼子时,共同的敌人,顿时释然了他们间的彼此仇恨。当林振华生命遭受危险时,桂山佑大义出手,奋不顾身地解救了林振华。从此,两个冤家成了生死之交的结拜兄弟。过去只知道为家族泄恨的两个乡巴佬,在对敌的血火中,一下就厘清了国与家的关系。这不是在抗日战争中,乡人对祖国情感升华的缩影么?《八百歌》以小见大,准确地把握了时代人的脉搏……
《八百歌》手捧厚重,细读却嫌短。全书为通城藉壮士的登场,作了大量的铺陈准备,布置了一个旧社会乡村大舞台。作者可谓独具匠心。如果缺少了这些过往岁月思想行为的铺垫,一伙散沙样的乡人,即使再有军纪,也无法形成钢铁般的合力,更不可能在强敌面前,顶天立地与国家一同站起。它是一首正气之歌!
因为对苏醒比较熟悉的原故,通读作品掩卷之余,我的思绪仍在围绕他泛滥。
苏醒是个红二代,家境较好,却没有局限他的眼光,也没有拖累他的不懈追寻,更没有成为他的负资产。他少小习武,散打功夫非凡,却从未在家乡的任何场合露过手段和武相。
他从小有志,乐而助人。许多通城人还记得,他那句“要想工作学习好,银山大厦学电脑” 的广告语,曾振奋和成全了多少青少年的美梦。
他敬畏人生,忠诚初衷。他广泛猎涉,博览群书。他受本地文学圈一大批朋友的影响,崇敬脚下这方热土上的英雄和壮举,并从其中吸取营养,延伸自己的生命价值。按乡人说法,他是“吃了有屙”的文化人。多年里,他的小说、诗歌和散文,不时见诸报刊,还有专集《苏醒E界》、《七步莲花》,如今又添置了《八百歌》家产。事实告诉人们,任何人的行动,若不扎根于执著,都会是浮光掠影的水漂;成果只选择在心血和汗水里开花!
通城是一块文化和精神积累十分厚重的土地。不少谜一样的历史隐迹,神秘地等候在地域的某一隅,静静地期待着苏醒们的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