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春红】通城县马港镇在化解界上村村民胡某保反映界上村原七组村民胡华仁违法购买集体土地、耕地,未经依法批准,私自在界上村建造别墅的信访积案中,将学习教育与作风建设深度融合,通过“三多一找”方式破解信访难题,将“为民服务”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解纷成效。
一是多跑腿,踏破门槛摸实情。为摸清胡某仁与村民的土地流转终止、房屋建设未经审批等情况,马港镇严格落实“县包案领导+镇村干部+村支书”责任体系,由县包案领导统筹协调部门力量,会同镇分管领导,深入界上村累计32次,勘测占地范围、核查10余份合同原件、走访周边村民27户,形成详实的调查报告,为后续信访处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多学习,吃透政策明方向。为对该信访积案“解剖麻雀”,学懂弄通案件中涉及的宅基地管理、耕地保护等政策,马港镇组织信访线上的干部系统学习《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深入研究此案中通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和通城县人民法院作出的行政判决书,找准原处罚程序中的问题与整改方向;同时,借鉴同类信访案件处理经验,确保每一步处理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三是多动嘴,架起民心桥梁。县镇两级领导组织多方会商答疑以及6场政策宣讲、15次个别谈心、4次专题会商,将“法言法语”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心里话”,让信访人从“抵触质疑”变为“理解接受”。
四是找准关键,精准发力抓落实。针对该信访事件,驻村干部先后4次走访信访人叔伯、堂兄等亲戚,用“身边人说理”打开心结,缓解对立情绪后,由镇村干部分工落实退地复渠、界限确认等工作,形成“干部+亲属”协同发力的温情闭环,成功实现了从“反复上访”到“息诉罢访”。
编辑|李悟鑫
一审|胡文婷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