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乔筱哲】为了深入了解通城县的红色革命历史与地方文化底蕴。7 月 19 日,武昌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启元计划”星火志愿服务队前往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博物馆开展以 “传承红色基因,守护历史文脉” 为主题的调研活动。
活动伊始,志愿服务队首先走进 “隽邑通城”展厅,通城县的千年历史脉络从这开始徐徐展开。作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文化重镇,通城既有楚文化的浪漫灵动,又融合了赣地民俗的质朴厚重。展厅内,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剑见证了早期文明的曙光;明清时期的“通城布”织机、竹编茶具,则展现了当地“男耕女织”的生活智慧。在与讲解人员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近年来通城县通过“红色 + 文化”融合发展,将革命遗址与古村落保护相结合,让红色精神与传统文化共同焕发新生。
从“隽邑通城”展厅步入“血沃乡土”展区,这里系统陈列着通城县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遗存。1927 年 8 月 20 日,通城爆发鄂南秋收暴动第一枪——通城秋收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在展厅中通过起义军使用的土枪、袖章、会议记录等文物得以还原。墙上悬挂的通城籍烈士名录里,800余名英烈的名字整齐排列,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为革命胜利作出的牺牲。志愿服务队队员们认真记录着历史细节,队长屈有为在笔记本上写道:“这些红色文物是‘活教材’,每一件都承载着初心与使命。我们要把这些故事带回志愿服务中,让更多人知道通城的革命贡献。”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让“启元计划”星火志愿服务队加深了对通城县的了解,更坚定了队员们以志愿服务传承红色基因、守护文化根脉的决心。活动结束记者采访到队员黄奥鑫,他说道:“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锚点,每一段故事都是精神的传承。我们将带着这份收获,让星火之光照亮更多人。”
下一步,武昌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启元计划”星火志愿服务队将把通城的红色故事和文化记忆整理成宣讲素材,在后续的社区服务、校园志愿活动中开展分享,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厚度与精神高度。
编辑|周梦珍
一审|周梦珍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