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徐胜】7月14日,通城县大坪乡坪山村的农家小院里灯火点点。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放下锄头,迎来了湖北交投“瑶乡隽妞”志愿服务队的“闪敲门”智慧助农行动。
手机变农具:从“不敢碰”到“离不开”
“原来手机真是新‘农具’!”五十多岁的老徐说,他举着刚申领的电子秸秆回收券,惊喜不已。白天忙于耕作的村民们,此刻正聚精会神地学习如何用智能手机解决实际问题。“政策是好,可表格看不懂,APP不会传,干着急!”茶农吴婶的烦恼,道出了普通农民的普遍困境。
这个炎炎夏日,瑶乡隽妞志愿者们利用晚间农闲时间,带着图解手册,分片包户深入农家院,耐心敲门进行教学。她们不图快,只求教会、能用。手把手教村民激活电子社保卡、绑定惠农“一卡通”,补贴查询一目了然,把复杂的“楚农通”补贴流程拆解成图,方便村民一步步操作。
扫码辨真伪:手机就是“火眼金睛”
“多亏扫了码!这假药用上,一季茶叶就糟了!”六十岁的李伯在志愿者小石指导下,扫码发现农药登记已注销,心有余悸地记住了这个防假利器。
新工具带来便利,也伴生新风险——诈骗。守护好“钱袋子”是前提。瑶乡隽妞送上“助农防诈安心包”:安装国家反诈APP,开启涉农交易预警。编写《农资防骗顺口溜》,揭露“内部特供”陷阱。发放助农“连心卡”,提供24小时咨询,这份安心让老人终于敢尝试了。
菜农老王就用志愿者教的方法,遇事先问村委、再打“连心卡”,识破了特惠贷款骗局。”“我找村支书问问!”一句话就让对方露了馅。
微信接龙:土货有了新销路
基础打牢,手机市场的潜力显现。养鸡能手王大姐正为卖蛋而发愁。志愿者胡瑞娇教会她用微信群接龙发信息。很快,镇上幼儿园发来试订单——周三送50个尝尝。“慢慢学,慢慢卖,多一条路总是好的。”量虽不大,但价格稳、销路畅,张大妈信心倍增。
小屏幕连接大世界
湖北交投瑶乡隽妞开辟的“手机诊所”,远不止教工具。它是一座桥,让晦涩政策和线上操作变得可行,助村民从被动转向主动,为弱势群体在数字浪潮中筑起安全网,为农产品对接本地小市场打开通路,也为未来更大平台铺路。
当志愿者的指尖划过村民手机屏幕,点亮的不仅是应用,更是连接信息、守护安全、开拓机遇的通路。这场“闪敲门”行动,正帮助山区农户稳步跨越“数字鸿沟”,在乡村振兴路上走得更稳、更有劲头。
下一步,湖北交投瑶乡隽妞志愿服务队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国企担当,将智慧助农服务送到田间地头,让科技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新农具”。
编辑|胡文婷
一审|胡文婷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